重大发现!衢州皇朝墩遗址发现世界最早稻田
重大发现!衢州皇朝墩遗址发现世界最早稻田
近日,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的考古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处距今约9300至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不仅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环壕聚落结构,更揭示了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水稻田,为研究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皇朝墩遗址位于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犁金园村,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由南北两处台地及一条环壕组成,形似葫芦。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1年至2024年对其进行了系统考古发掘。
两大文化交汇的重要发现
考古发现显示,皇朝墩遗址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遗址。上山文化得名于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有1万年历史。跨湖桥文化得名于杭州萧山的跨湖桥遗址,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在皇朝墩遗址,跨湖桥文化地层紧密叠压在上山文化地层之上,为研究两者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此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环壕东侧发现了一片上山文化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古稻田,面积约1.5万平方米。这是上山文化中首次发现的稻田遗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稻田。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土壤中水稻植硅体含量,发现其含量分别超过了每克5000粒和每克9000粒,超过了古水稻田的判定标准。
先进的挖壕技术
遗址中发现的环壕遗迹展示了先民挖壕技术的进步。为了防止壕沟边坡坍塌,到了上山文化晚期,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被火烧硬的红烧土来加固边坡。这一发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组织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表示,皇朝墩遗址是上山文化考古乃至早期稻作社会发展和农业起源研究的重要突破。环壕的出现代表了当时先民开始划分居住地周边的功能区,也意味着社会复杂化开始萌芽。通过古稻田考古,可以更好地观察水稻生产在聚落和社会的形成、意识形态的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环境及水稻驯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也进一步证实了长江流域作为稻作文明起源地的重要地位,为理解长江下游早期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