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糖瓜飘香,南北方小年谁更甜?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6: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糖瓜飘香,南北方小年谁更甜?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随着这首流传已久的民谣,我们迎来了农历新年的前奏——小年。作为春节的序曲,小年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甜蜜生活的向往。而在这其中,糖瓜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01

糖瓜的历史渊源

糖瓜,又称为“灶糖”,是一种用麦芽和大米、黄米等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糖瓜最早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相关记载,称为“胶牙饧”。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明朝刘伺《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二十四日以糖剂、饼、泰、枣、栗、胡桃、沙豆祀灶君。以槽草林灶君马,谓翌日灶君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日:好多说,不好少说。”民俗以糖剂祭灶神。据康熙《天津卫志》中记载:“二十四日,相传灶君朝天,设糖果而饯之。”这是记载天津祭灶传统的史料。乾隆《天津县志》记载:“二十四日,备糕、饴祀灶。”表明康熙年间天津地区已开始使用类似糖瓜的“饴”来祭灶。清朝乾隆年潘荣陛所作《帝京岁时纪时·市卖》中“廿日外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搪、糟草炒豆,乃廿三日送灶铜神马之具也。”已出现关于糖瓜叫法的明确记载。清代张焘在光绪年间其所撰《津门杂记》中记载:“津俗到腊月二十三日晚间,每家送灶神升天,备粘糕饴糖,名曰糖瓜,供之。祝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使用糖瓜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传统流传至今。

02

南北方小年的习俗差异

虽然糖瓜是小年的标志性食品,但南北方在小年的习俗上还是有不少差异。北方人习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人则在腊月二十四迎接小年。这种差异源于古代“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即官员在腊月二十三、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过小年。清朝时期,皇宫将祭灶与祭祖合并至腊月二十三,这一习惯逐渐影响了北方民间。

除了日期上的差异,南北方在小年当天的饮食习俗也有所不同。北方人除了吃糖瓜,还会吃饺子、火烧、面花等。而南方人则更注重吃汤圆、年糕等甜食。这些差异反映了南北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03

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年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传统习俗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比如,糖瓜的制作工艺在一些地方已经失传,年轻人对小年习俗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传承。一些地方开始恢复传统的祭灶仪式,糖瓜的制作工艺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凝结着中国人对家庭、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它象征着甜蜜、团圆,寄托着人们对平安幸福的祈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品味一颗糖瓜,感受那份来自千年的甜蜜与温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