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百年军服史——建国前的军服是什么样子的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33: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百年军服史——建国前的军服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变革史。从清朝末年的传统军服到民国时期的多样化军服,再到抗战时期的多国装备混用,最后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整编,军服的演变见证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历程。本文将带你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军服变迁史。

一本中国近代史,就是一本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如果说鸦片战争只是让清廷从天朝上国梦醒过来,到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就让清廷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定位。军队的变革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我们印象中的清军是这样子的

影视作品里的标准形象

我们对于清军士兵衣服的印象,就是宽大的号衣,衣服上有个圆圈,上面写着一个“兵”字或者是“勇”字,比如说这样:

曾小贤:也有可能是个死字

啊不好意思放错了,应该是这张:

右边的小哥居然还嘻嘻哈哈,必须扣鸡腿

清末新军

传统清军军服形象丑陋,非常不适合近现代热兵器的战争,败仗后军服又沦为西方列强们耻笑的对象,所以清末新军的服装是这样子的:

很有压迫感

来自现男友的魅力

清末新军军服样式

新军操练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新军不仅有现代军服的所具有的美感,而且采用先进的德日近代陆军模式,武器全部采用欧洲新式的枪械火力配置,聘请外国军官充任各兵种教习,同时对士兵招募考核极为严格,另外还培养了完整的现代化官兵人才体系,从军事学堂毕业和留学归来的士官极受清政府器重,不少人还成长为高级将领。

可以说,这是清政府集全国之力,砸锅卖铁打造出来的最后精锐。可清政府万万没有想到,最终终结清王朝统治的,恰恰就是清末新军……

清朝灭亡后,中国迎来一个堪比五代十国一样混乱的民国时代,民国的军服也随着政权更迭而变化;而不同派系不同省区的军服,也有不一样的款式穿着。

辛亥革命时期

武昌起义是一次临时仓促、事发突然的起义,没有人想过这次起义会成功,更没想到这次起义成功后,辛亥革命能够席卷全国。新军士兵只要剪掉辫子,在胳膊上缠一条白毛巾,就成为革命派;原新军的下级军官,甚至排长、班长,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穿上中高级军官的军服。这一阶段军服的特点是杂乱无章、五花八门、各行其是,什么样的都有,怎么穿都行,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条例。

孙中山率众人拜谒明孝陵,照片中的军装样式和清末军服区别不大

而大量投机官员,同样只需剪掉辫子,换掉清朝徽章,就能成为革命派,一时间革命队伍龙蛇混杂,为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军服

北洋政府时期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后实行南北军队军制统一,但是服制比较混乱。袁世凯死后,国内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全国军队的军服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式。各个派系的军服水平取决于当地的收入管理情况,如长期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服,厚实整洁;而冯玉祥的西北军、盘踞四川的川军,则称之为“叫花子军"

左:北洋军官,中:手持毛瑟步枪滇军,右:手持汉阳造辫子军

1920—1924年的军阀部队

1,浙江省防担架兵;2,孙中山部下的粤军医务兵;3,为皖系“国际维和士兵”;4,衣衫褴褛的川军

1924—1925年前后的张作霖奉系部队,狗皮帽子是标配

北洋军服与同时期日本军服大体接近

北洋军服因受当时世界列强军队服装的影响,式样上大体相近,而与东邻日本的军服更为接近。北洋军服样式和当时军官、士兵一般多戴硬壳大檐帽,缀五角形帽徽,按民初国旗(五色旗)红、黄、蓝、白、黑颜色。军官常服用呢料,士兵用黄斜纹布。军官穿长筒靴,士兵打绑腿、着高腰皮鞋。官兵均配领章,采用呢制,呈长方形,将官为全金色,其余按红、黄、蓝、白、黑区分步、骑、炮、工、辎兵科。官兵均以肩章区别等级。北洋军阀政府虽制定了陆、海军服制,但执行得很乱。军服的颜色、式样和制作材料因派系不同,自行规定,极不统一。

国民政府时期军服

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建黄浦军校,聘请苏联顾问,完全按照苏联的军事制度创建由国民党人自己掌握的军队。建军之初,无论军官和士兵均穿相同的灰布军装,没有军衔。直至1928年才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小范围地使用了一种军衔臂章。但这些军衔都没有经过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

1926—1928年期间的国民革命军,中间这位酷似常凯申

192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与全国编遣会议相呼应的《陆军军常服暨军礼照暂行条例》,对陆军的服饰作了初步的规定,首先在将介石直接控制的所谓中央军内实施。

国民政府军服规范样式

条例规定,陆军礼、常服官兵一律采用深灰色、用国产之棉或毛织物制。常服包括军帽、上衣、军裤、外套、雨衣、裹腿、皮鞋、马靴、护耳等,礼服与常服式样同,但长裤有区别(骑兵官长仍穿马裤、着皮靴),穿皮鞋带马刺(非乘马者不带),束武装带并佩刀,尉官以上须带灰色手套,军官在举行典礼时须穿礼服。

伪政府军服

正当中华大地战火纷飞,中原大战将近尾声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军占领东三省及内蒙一部,扶植了伪满洲国及伪蒙政权,1934年3月伪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傀儡皇帝溥仪在所谓“登基大典”中颁发了《军人敕谕》和《军人誓词》,公开宣布将伪满军的指挥全权委托给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同年7月,各地伪警备司令部改为伪军管区,前后共设立了11个军管区,并在军管区之下建立所谓地区制。

伪满洲国军服,中间为溥仪

左:内蒙古绥远的蒙古伪军,中、右:皆为汪伪政权官兵

1937年8月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由日本特务机关扶植北洋遗老江朝宗等成立了临时性的傀儡机构“北平治安维持会”。同年10月日本内阁制订《中国事变处理纲要》,由北洋遗老齐燮元出任清乡督办兼治安部长,并成立伪军部队即“华北治安军”,由齐燮元任总司令。

华北治安军总人数约五、六万人。齐燮元做了汉奸,编造了一套特殊的汉奸理论叫“我们是亲日,但不媚日”,为了与日本军装有所区别,伪华北治安军从枪械到军服,整套装备都是从德国引进的,军官服装样式一般为德式,颜色为墨绿色。

伪华北治安军的服饰

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策划下粉墨出台,伪府成立了军事委员会,下设参谋本部、军事参议院、军事训练部、政治训练部、海军部、航空总署等机构,作为汪伪“和平建国军”的统帅机关。

汪伪军队大都是由原属南京国民政府的杂牌军队和散兵游勇拼凑而成的。1940年12月汪伪国民政府公布了《陆军服制条例》,由于汪精卫想鱼目混珠,表明自己的伪政府就是正宗的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全“模仿”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其伪军的服制基本与国民政府军队一样。

汪伪政府军服

抗战时期军服

面对日寇入侵,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地域不分南北,部队不分派系,都投入了战斗。不过说到抗战时期军服,恐怕没有人能够一一罗列清楚。当我们翻阅那个年代的老照片,发现军服是杂乱不堪的,连头盔样式都是五花八门。曾有人调侃,二战时期的中国军服,是世界上唯一同时装备同盟国和轴心国头盔的国家。

1937年的中国军队

装备M35德式钢盔的中央军

1930年打赢了中原大战的中央军和大战时站在南京一边的各地方部队,告别了北伐军服,换上了新军服。新军服特色就是平顶军帽,由德国顾问带来的款式,之后为了区分嫡庶,中央军首又换成草黄色制服,庶出部队则是蓝灰色军装。

国军30年代军服

国军30年代开始逐步配备德式装备,德式头盔来了,可惜一期换装都没有完成,抗战爆发了。几场大会战下来,蒋介石本钱赔光,德式打光了,背靠印缅,只能换成大英的碟式盔了。

后期英式中央军

身穿中山装,头戴法式头盔的滇军,全军清一色法式装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国军,国军开始大规模列装美械部队,其中威震中外的中国远征军,显然是二战期间最值得称道的中国军队。

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横扫日军十八师团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后期政府军发展得十分庞大,1944年底,仅陆军就有124个军354个师,近600万人。蒋介石决定对政府军进行整编。1946年3月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六届二中全会,在有关军队整编的决议案中,提出了对军队服装式样重新进行规定并统一制作的要求。

1946年的国军军服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1月,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决战,政府军的精锐损失殆尽,为迅速编练部队以补充被歼各部队,于1949年2月将各训练处改组为编练司令部,并扩大其职权。同年5月,行政院又在其统治区设立军政一体化的军政长官公署,但是这对于江河日下的形势无补,其部队除少数撤到台湾外,大部分被人民解放军歼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而杂乱的军服、器械随着1950后苏联的援助支持,以及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抗美援朝前期短暂昙花一现后,彻底成为历史。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