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族民歌:听见绿水青山中的天籁之音
四川彝族民歌:听见绿水青山中的天籁之音
2025年1月1日,四川凉山州西昌火把广场上,一场持续5个小时的跨年音乐会刚刚结束。“听见绿水青山”中国(四川)第二届民族音乐周,在这场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盛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场为期13天的音乐盛会,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100余组民族音乐人参与。从民族音乐开幕式盛典到星光音乐会,从民族交响音乐会到民族音乐青年创作人才培训大师班,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让人大饱耳福。
在开幕式盛典《五彩云霞共欢歌》中,说唱、电子、摇滚、交响等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民乐完美融合。来自不同民族的演员用各自的民族语言,深情演绎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爱情的抒发。晨曦合唱团、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快乐拉祜团的童声合唱,为这场音乐盛宴增添了天真烂漫的色彩。
在“大凉山彝绣之夜”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彝族盛装,通过走秀、歌唱、舞蹈等形式,展现了彝族刺绣这一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整个演出分为《拾艺·云深之处》《寻忆·阿嫫妮惹》《守艺·彝韵宜人》三个篇章,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四川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彝族民歌资源。这里的民歌种类繁多,从迎亲时的《迎亲调》到放羊时的《羊调》,每一种曲调都凝聚着彝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彝族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独唱、对唱、齐唱各具特色。在演唱时,常常伴有竹笛、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的伴奏。这些乐器独特的音色,为歌曲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凉山州积极搭建民族音乐交流平台,推动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彝族歌手沙玛诗薇、吉克曲布等新生代音乐人,将传统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许多广受欢迎的作品。
在“听见绿水青山”中国(四川)第二届民族音乐周期间,不仅有精彩的演出,还举办了民族音乐青年创作人才培训大师班。多位音乐领域的专家,围绕“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表示:“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第二届民族音乐周展现了凉山作为多民族地区的民族音乐优势,对于传承发展四川和凉山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凉山州正积极打造“跟着音乐去旅行”的新场景。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演艺项目、民族音乐+美食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
未来,凉山州还将深入实施文旅强州战略,高质量举办民族音乐周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快建设四川文艺副中心,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凉山文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川彝族民歌,这颗民族音乐的明珠,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期待,这美妙的歌声能传得更远,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