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我》:抗战老兵千里寻妻,主持人当场落泪
《等着我》:抗战老兵千里寻妻,主持人当场落泪
2018年1月25日,一个普通的冬日傍晚,72岁的王玉明正在家中洗脸。他随口告诉妻子闫宝霞自己在家中,却没想到这将成为他们最后一次对话。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闫宝霞很快忘记了丈夫的话,以为他已外出,便独自走出家门,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这一幕,发生在央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的舞台上。当王玉明老人讲述这段经历时,现场的主持人和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甚至主持人也忍不住当场落泪。
王玉明和闫宝霞的故事,要从半个多世纪前说起。1965年,经闫宝霞姐姐介绍,17岁的王玉明与闫宝霞相识。那个年代的人情感表达含蓄,尽管家境贫寒,王玉明依然以最真挚的心情表达对闫宝霞的关怀。1969年4月20日,两人在部队战友的见证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只有几个简单的礼物:一个脸盆、一条毛巾和几颗水果糖。
婚后不久,王玉明便接到部队前往前线的命令。这意味着他们刚刚组成的小家庭再次面临长时间的分离。闫宝霞独自一人回到河北老家,默默忍受着聚少离多的日子。她坚守着对丈夫的承诺,每年只有在探亲假期间,才能匆匆见到丈夫一面。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那些已经历尽苦难的人。就在他们终于可以一起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时,闫宝霞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起初她只是偶尔忘记东西放在哪里,王玉明并没有太过担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连一些日常小事都无法应付。
2018年1月25日,这个日子注定成为王玉明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当发现妻子不见后,他立即冲出门外,沿着街道、商铺、巷口拼命寻找,然而却一无所获。心急如焚的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街头,想象着妻子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他都找了无数次,可是仍然没有妻子的踪影。
他将这场意外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过错,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对妻子的责任。他懊悔自己没有时刻守护在她身边,懊悔当时没有拉住她的手,甚至懊悔当年让她吃了那么多苦。
从那天起,王玉明便开始了漫漫的寻妻之旅。他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几件旧衣服、一条薄薄的军用被和一张破旧的垫子。为了寻找妻子,他徒步行走了数万公里,张贴了两万多张寻人启事。每一张启事上,都是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走遍了许多城市和乡村,饿了就随便找些干粮充饥,困了就铺上垫子席地而睡。他说:“我走到哪里天黑了,就睡在哪里,垫子一铺,军用被一盖,就是一晚。”这些日子里,他没有一天停下脚步,仿佛脚下的每一步都能把他带回那个熟悉的家,带回那个他日夜思念的妻子身边。
最终王玉明将自己的故事带到了央视《等着我》节目,希望能通过节目的力量找到失散的妻子。他在节目上真诚地说道:“只要我不死,我就一直找下去!”他的坚决与执着感动了无数观众。
当那扇象征着希望的门缓缓打开时,背后却是一片空荡荡的景象。看到这一幕,王玉明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悲痛,失声痛哭道:“闫宝霞呢?你走到哪儿去了?你走在光明处,我把你接回家!”这句呼喊让全场观众泪如雨下,连一向稳重的主持人都泣不成声。
虽然《等着我》节目最终未能帮王玉明找到妻子,但他的故事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他对妻子的深沉爱意,成为了爱情坚守最真实的写照。
王玉明曾说过:“我只希望自己在百年之后,妻子的生活能有保障。我一定会找到她,无论生死。”或许,闫宝霞已经走在了他看不见的地方,但王玉明从未停止寻找。他坚信,只要还活着,他就一定要带她回家。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王玉明和闫宝霞的爱情,虽然充满了苦难和艰涩与悲痛,但也展现了真正的爱情。王玉明老人用他无尽的坚守和不懈的寻找,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一起度过幸福时光,更是在风雨飘摇中永不放弃的承诺。
在这里,也衷心希望王玉明老人能够找到妻子,圆了此生仅有的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