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湖北省十大文化遗产:黄梅戏全国闻名(程河柳编上榜)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8: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湖北省十大文化遗产:黄梅戏全国闻名(程河柳编上榜)

湖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了民族文学、传统音乐、美术、戏剧等多个领域,截至2020年,湖北省共有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444项非遗。

1. 黄梅戏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于安徽省安庆市发展壮大,是一种由山歌、小调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剧、楚剧、京剧等多种剧种而发展出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黄鹤楼传说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黄鹤楼传说以湖北武汉市黄鹤楼为主要区域发生的相关传说,以历史故事、神仙传奇和名人轶事为主,是一种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传说群”。2011年5月23日,黄鹤楼传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王昭君传说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省兴山县

王昭君传说发源于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省兴山县,逐渐形成了人们口中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流行于全国,构成昭君文化的独特内涵,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学和人文价值。然而由于现代生产生活的改变,昭君传说逐渐衰亡,为保护这一传说,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锣鼓艺术(宜昌堂调)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省宜昌市

宜昌堂调是一种民间音乐形式,以坐堂方式演奏为主,《楚辞》之中就有宜昌堂调的相关记载。因历史悠久,所以宜昌堂调曲风独特,曲牌套路多样而有规则,演奏适应性强。2008年6月7日,锣鼓艺术(宜昌堂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马山民歌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省荆州市

马山民歌为荆楚古歌遗风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曲调优美动听,内容广泛,多以爱情题材为主。2008年6月7日,马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浠水鼓书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浠水鼓书属民间说唱曲艺,传说其源自周庄王为正风化俗而创造出的击鼓说讲形式,后随着地域发展,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黄冈善书就是具有黄冈地方特色的一种曲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变而受到人们欢迎。

7. 程河柳编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

程河柳编主要是以柳、木、草、藤条等柔软的枝条为原料进行编制的工艺品,其编织技术包括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六种,结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远销海内外。

8. 黄陂三鲜制作技艺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武汉市黄陂区

黄陂三鲜是一种传统美食,以鱼圆、肉圆和肉糕为主要原料制成,味道清香可口,十分鲜美,由宝庆楼黄庭祯创制,制作工艺繁杂,历史悠久,因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9. 木兰传说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河南商丘市虞城、湖北武汉黄陂区

木兰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始于隋唐时期,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故事中涵盖了多个历史阶段的信息,包含伦理、文学、艺术以及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2008年6月7日,木兰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针灸(蕲春艾灸疗法)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行地区:湖北蕲春

蕲春艾灸疗法主要以产自蕲春的艾草为原料进行针灸,是流传于蕲春地区四百余年的民间灸法为当地人世代相传的一种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习俗,流传至今,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