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撤销风波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撤销风波
近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撤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座被誉为“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备受瞩目。然而,突如其来的自然保护地撤销公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质疑。
从荒山到生态明珠:观音山的25年蜕变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最早自1993年由东莞市樟木头镇石新村委会利用村集体所有的山林投资开发。1999年,东莞企业家黄淦波接手时,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山。经过25年的努力,观音山已经发展成为集森林氧吧、文化体验、姻缘许愿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园内繁衍着近千种野生植物和30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茶花、恐龙时代的物种苏铁蕨等珍稀植物。2005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观音山成为全国第一座民营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此后,公园陆续获得“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等多项荣誉。
撤销风波:从公示到质疑
2024年10月15日,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公示内容显示,全国自然保护地将由现有的9240处,整合优化为6736处,2500多处自然保护地被撤并。其中,涉及东莞的自然保护地达到36个,大多数为保留或被撤并,而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列为“撤销”。
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质疑。专家指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撤销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忽视了其作为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独特价值。公园每年投入巨资用于生态保护,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专家观点:程序违法与生态价值
2024年11月2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问题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撤销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的行政行为存在诸多程序违法和实体违法问题。
从程序上看,公示期仅5天,不符合规定;未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听证;未通知涉事企业。从实体上看,该决定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专家强调,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全国唯一的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具有重要的标杆意义,应保留其自然保护地资格。
公众反应:媒体关注与网络热议
多家媒体对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拟被撤销全国自然保护地行为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报道。《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将何去何从》、《广东观音山等多个“国家森林公园”被摘牌,是自然环境变差了吗?》、《拟被撤销“国家级”招牌,广东观音山公园回应:希望保留》等文章,引发了公众对这一事件的热烈讨论。
网络上,许多网友表达了对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支持和对撤销决定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一决定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最新进展:呼吁重新审视
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呼吁,目前相关部门尚未作出正式回应。专家建议,应尽快开展调查,公开听证,重新评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资格。同时,专家也呼吁对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充分考虑每个保护地的独特性和实际价值,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撤销事件,不仅关系到一个民营企业的命运,更关系到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生态价值的实现。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依规处理此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一个积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