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重获新生的听力奇迹
人工耳蜗:重获新生的听力奇迹
“我现在能自己听到声音了,可以听到地铁报站的声音,可以听到热热闹闹的声音了!”在上海市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的诊室里,68岁的沈阿姨兴奋地说道。这是她人工耳蜗开机后的第一次调试,也是她时隔三年再次听到声音的时刻。
沈阿姨的故事,是人工耳蜗帮助听障患者重获新生的缩影。作为迄今为止开发得最成功的“神经假体”之一,人工耳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打开有声世界的大门。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并非普通的助听器,而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康复耗材。其工作原理是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绕过受损的耳蜗声音接收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效果。人工耳蜗由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两部分组成。言语处理器(体外机)通过磁吸固定在植入体外的头皮上,负责接收声音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植入体经手术安装于耳后颅骨表面,将从言语处理器接收电信号,并刺激听神经,产生听觉效果。
谁适合植入人工耳蜗?
在中国,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为1-3‰,60~70岁人群发病率在30%以上,70~80岁人群占40%以上,80岁以上人群体超过60%。对于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传统助听器效果不佳的患者,人工耳蜗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康复手段。特别是对于语前聋(学说话之前)的听障患者,越早植入越有利于儿童对声音的辨识、理解和记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育。对于语后聋的听障者,因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声音记忆,耳聋时间越短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越好。
手术过程安全吗?
人工耳蜗植入属于耳科微创手术,主要在耳后头皮下的乳突区域和颅骨表面进行。具体手术操作为在耳后开一个约3厘米的微小创口,在皮瓣下的颅骨表面磨出一个凹槽来固定植入体的芯片部分,再小量磨骨露出耳蜗,将电极插入耳蜗内就完成了。手术过程大概2个小时。
植入后的效果如何?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不仅仅是恢复听力的手段,更是改善整体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术后,许多患者能够更好地与家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减少了孤独感和社会隔离感。此外,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够再次听到鸟鸣声、音乐或亲人的声音,意义非凡。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植入后并不意味着立刻就能听懂声音,需要大脑和人工耳蜗不断的训练和磨合,从“听见”到“听懂”需要一个过程。
费用和医保政策
目前,国产人工耳蜗价格普遍在10万元以下,进口品牌价格在10万元~30万元之间。高昂的医疗费用曾使不少患者望而却步。但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付标准可达45万元。江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彭新表示,“新的医保政策落地以后,江西省儿童医院先后救治120多个听障家庭,他们平均费用在24万元~25万元,报销比例大概在70%~90%。”
随着国家将人工耳蜗纳入集采范围,这一先进医疗技术将惠及更多听障患者。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像沈阿姨一样的患者,重新聆听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