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淮词《采桑子》全国舞台绽放光彩
颍州淮词《采桑子》全国舞台绽放光彩
近日,“曲韵飞扬·魅力唐山”2024全国中青年优秀曲艺作品展演活动中,颍州淮词《采桑子》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这首由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戎龚停作曲兼导演的作品,以欧阳修的《采桑子》为基础,通过甘琳和仇杰两位老师的精彩演绎,展现了颍州西湖的灵秀美景。该作品不仅获得了“优秀节目”称号,还在全国舞台上展示了安徽文化的深厚底蕴。
艺术创新与传统魅力
颍州淮词《采桑子》的创作始于去年端午节前后,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最终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作品以字行腔、一字数转,风格清丽雅致婉转,情景交融。演唱者甘琳和仇杰的声音清澈,仇杰作为优秀的抒情、民族歌唱家,在演唱淮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伴奏老师陆文举、李鑫、芮雪、王秋婷也摸索出了与该曲目“珠联璧合”的独特伴奏模式,提升了伴奏的灵动性。
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
颍州淮词,又名淮调,起源于清代乾嘉时期,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曲种。根据演唱内容,颍州淮词主要分为三大类:劳作倾诉类、爱情婚姻类和世情风物类。作为淮词的分支,颍州淮词有别于阜阳传统民歌、大鼓书,其叙事性与抒情性近似清音,属高雅音乐,其主要特点是曲调凄婉柔丽、讲究字正腔圆。词格以长短句穿插或上下句对仗为主,像宋词的长短句,又有宋词的清奇、美艳、绚丽。2010年,颍州淮词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文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欧阳修的《采桑子》描绘了颍州西湖的自然美景,而颍州西湖是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颍州西湖景区总体策划7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24.32平方公里,湖面5.7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集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会议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颍州西湖主要有清涟阁、九曲桥、女郎台、醉仙居、紫竹苑、西湖碑林、百花园、兰园、怡园、梳妆台等二十多个景点。另有与景区相比邻的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国家湿地公园。颍州西湖风景区核心区将超过24平方公里、水面将达6.6平方公里,规模为全国西湖之首。
结语
颍州淮词《采桑子》在全国舞台上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安徽文化传承的成果。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教师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实力。颍州淮词《采桑子》的成功,必将为安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