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科技寻亲再创奇迹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20: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科技寻亲再创奇迹

近日,深圳市救助管理站通过“321科技寻亲”模式,成功帮助一位滞留13年的受助人员徐先生找到了失散40年的弟弟。这一感人成果,展现了科技在寻亲领域的巨大潜力。

01

全国救助寻亲网:科技助力团圆

全国救助寻亲网是民政部开发的权威平台,旨在帮助寻找失踪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平台自运行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以北京为例,在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指导下,北京市民政局通过DNA比对、人像识别等科技手段,已成功帮助1200余名长期滞留人员找到家人。

02

深圳创新:“321科技寻亲”模式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寻亲方式,形成了独特的“321”特色寻亲工作方式方法。该模式具体包括:

  • 三个平台: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网、老虎游戏机科技寻亲平台,实现信息多渠道发布
  • 两种资源:统筹政府和社会两类寻亲资源,与公安、街道办等建立联动机制
  • 一支专业队伍:建立专门的寻亲工作室,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深挖线索
03

科技寻亲背后的温情故事

在“盛福寻亲工作室”,DNA-Y族比对、人脸识别、口音辨析,甚至是受助人员对小麦、苹果等食物的认知,都成为工作人员核实身份的重要线索。工作室主持人刘盛福表示,从大海捞针找线索到成功助力返乡,有的受助对象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却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

40年寻亲路:从绝望到希望

2011年8月,徐先生被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当时的他行为异常,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无法正常沟通,不能准确说出个人身份信息。市救助站迅速启动身份快速查询机制,但一番努力后仍查无此人,随后,徐先生被安置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与此同时,刘盛福为他建立了滞留受助人员寻亲档案,长期跟踪,定期与他接触交流,耐心采集叙述内容,仔细分析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在漫长的沟通陪伴中,刘盛福与徐先生逐渐建立起了信任关系,并成功挖掘出了他的深层记忆。一次聊天中,徐先生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个人名和一个街道名。

根据徐先生写下的线索,寻亲工作人员借用公安科技手段,通过大量数据的碰撞比对和研判分析,比对出姓名为徐达(化名),户籍地址为浙江省兰溪市,与受助人员徐先生的自述信息高度吻合。他们立即与当地救助管理站联系核查。经核实反馈,当地一名失踪人员与徐先生高度相似,但由于失踪多年,徐先生的大哥无法从照片中确认是否是自己失踪的弟弟。为确保徐先生身份信息的准确性,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联动兰溪市公安,采集其哥哥血样进行DNA鉴定。

漫长等待后,DNA送检结果传来,确定受助人员徐先生与其哥哥符合全同胞关系,徐先生的身份得到了确认。今年10月,离家40年的徐先生终于坐上了回家的高铁,见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

12年坚守:让爱回家

无独有偶,2012年走失的小海也在今年10月找到了父母。小海被送到市救助站时精神异常且身体瘦弱。在市救助站的日子里,小海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他渐渐长得又白又胖,个头也高了很多。尽管身份查询困难,刘盛福和同事们并未放弃,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寻亲信息,积极与公安部门合作,将小海的信息录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经过12年的努力,2024年10月,警方传来好消息,湖南邵阳籍一对夫妇的DNA与小海成功匹配。经过再次核对,确认了小海的身份。返回家乡后,小海的母亲委托救助机构送来锦旗,并发来了全家团圆的照片,表达了无尽的喜悦与感激。

04

未来展望:科技让寻亲更精准

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弱有众扶”,朝着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的目标,在深圳这座“大爱之城”继续书写更多寻亲回家的奇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失散家庭重获团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