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最新防控指南
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最新防控指南
近日,我国发现一起由刚果(金)输入的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疫情发生后,国家及浙江、广东、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启动联防联控机制,目前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什么是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
目前猴痘病毒有分支Ⅰ和分支Ⅱ两个分支,两个分支又分为Ⅰa、Ⅰb和Ⅱa、Ⅱb亚分支。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是2023年9月在刚果(金)的南基伍省首次发现,自2024年7月开始,从刚果(金)逐步向周边国家扩散,造成持续性社区传播,并通过国际旅行逐步输入至非洲其他国家及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有什么特点?
与Ⅰa亚分支相比,Ⅰb亚分支的传染性增加,但感染后的严重性有所降低。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主要通过性接触、家庭内密切接触、无防护医疗护理接触等密切接触传播。其它日常共餐、同乘车等一般接触导致感染的风险较低。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经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皮疹在几周内结痂消失。
如何预防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感染?
日常预防
-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了解猴痘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猴痘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
- 日常生活中不接触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
-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搔抓皮疹造成感染扩散。
出入境注意事项
- 出境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流行情况,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当地野生动物接触,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相关规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检疫检测。
- 来自猴痘疫情流行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患者,或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配合海关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落实检疫查验措施。
- 其他人员入境后应开展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猴痘流行地区旅居史。
怀疑感染时的应对措施
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病毒应尽快前往医疗机构,告知医生症状和可疑接触史,以得到及时的诊治。前往医院途中和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应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搔抓皮疹造成感染扩散。一旦确诊猴痘,应积极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处置和隔离治疗。
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被判定为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21天的健康监测,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发生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每天按要求进行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并如实报告监测结果;若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生可疑接触史。前往医院途中和就诊时应科学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猴痘病毒Ⅰb亚分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通过及时的防控措施和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