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创新实践
益阳市赫山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创新实践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珠波塘村的“稻油轮作”千亩基地里,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工人们利用晴好天气,为油菜喷施有机液肥,不仅加快了油菜生长,还提高了其抗低温能力。这片示范基地正是赫山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缩影,展现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构建绿色产业链
赫山区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始于2021年,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养殖业产生的大量粪污如何处理?种植业如何减少化肥使用、提升土壤质量?
项目实施以来,赫山区探索出了一套“养殖场户-服务组织-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将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通过不同工艺流程转化为有机肥,再将其还田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
- 双向链接:一头连接养殖,一头连接种植,实现了种养结合。
- 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多种粪肥还田服务模式,包括“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腐熟处理+种植基地”等。
- 多方参与:政府、企业、农户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变废为宝,打造农民增收新路径
在赫山区沧水铺镇碧云峰村,一台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粪肥还田专用车正在田间作业,为冬油菜施肥。胤嵩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新安兴奋地表示:“实施种养循环项目后,施肥覆盖了3500余亩田,不仅化肥用量减少了,土地质量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赫山区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管理股股长徐洪解释说,使用粪肥后,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土壤会形成团粒状结构,十分疏松,土地的通气性、透肥性变好,植株根系自然就会发达,吸收水分养分也会很畅快。
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赫山区每亩减施化肥4-20公斤,增产2.5-10%,实现农户平均增收50元/亩。通过粪肥还田部分替代化肥,累计减施化肥3000吨,土壤pH由5.2提升到5.5、有机质含量达到3.5%,耕地地力得到提升,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生态农业样板
赫山区的成功经验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当地不仅建立了20个粪肥还田效果监测点,还每年开展3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试验。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科学施肥。
2024年10月,湖南省骨干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设施农业)专题培训班在赫山开班。此次培训以“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打造智慧生态循环农业样板”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授课,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科技特派员的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示范引领,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赫山区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 2021-2023年累计实施面积达28.59万亩
- 生产堆肥11.94万吨、液肥25.03万方
-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
这一模式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产品质量,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展现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未来,赫山区将继续深化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优化粪肥还田技术,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