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例!广州花都区"自筹自建"模式开创棚改新路径
广东首例!广州花都区"自筹自建"模式开创棚改新路径
近日,广东首个业主"自筹自建"危旧房改造项目——广州市花都区集群街2号正式验收交房。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更为全国城市更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9个月完成改造,开创广东先例
集群街2号位于广州北站片区东南侧,是一栋建于1976年的5层混合结构住宅楼,共有25户居民。由于年久失修,该楼被鉴定为D级危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传统老旧小区微改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地块面积小、利润微薄又让开发商望而却步。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筹自建"模式应运而生。
2024年3月18日,集群街2号正式启动拆除工作。在业主们的共同努力下,项目进展迅速:5月27日新建工程开工,9月初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从拆除到重建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仅耗时9个月。2025年1月中旬,业主们不仅拿到了新房钥匙,还同步领取了不动产权证,真正实现了"交房即交证"。
创新融资模式,业主共担改造成本
根据《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花都区制定了《危旧房屋拆除重建试点方案》,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全部由业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的标准共同承担。
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涉及户数较少(仅25户),便于沟通和统一意见;其次,所需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居民负担能力较强;最重要的是,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确保了改造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改造效果显著,房屋价值翻倍
改造后的集群街2号楼焕然一新,不仅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供水、电梯加装等问题。新楼的户型布局更加合理,室内装修精致,采光充足,居住品质大幅提升。
据估算,改造后房屋的价值增值超过1.6倍。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政府推动了城市更新,而整个过程无需依赖财政资金或商业开发。
政策支持加码,推广前景广阔
集群街2号的成功经验,已经引起了广州市的高度重视。2025年1月10日,广州正式发布《广州市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实施办法配套文件》,其中特别鼓励房屋所有权人出资作为改造主体自主改造。这标志着"自筹自建"模式正式纳入官方政策体系,为更大范围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然而,这一模式的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统一所有业主的意见;资金需求量大时,部分业主可能难以承担改造成本。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同时探索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如引入社会资本、申请政策性贷款等。
启示与展望
花都区集群街2号的"自筹自建"模式,为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证明了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可以有效破解危旧房改造难题。这一模式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这种创新模式将在更多城市得到应用,为我国城市更新事业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