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天明、陆林、郑毅教你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22: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天明、陆林、郑毅教你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国家的进一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如是说道。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抑郁症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高天明指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50%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对家长们来说,能够知道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疾病,这非常重要。”高天明指出,实际上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会遇到抑郁情绪,抑郁症也并不罕见,“就像是感冒了要用点退烧药、咳嗽药,家长也需要把抑郁症当作一种病来看待,来治疗”。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高天明、陆林、郑毅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之策。

01

专家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天明指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抑郁症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他强调,心理问题“污名化”情况严重,家长和学校避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治疗及时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我国6至16岁在校中小学生精神疾病患病率高达17.5%。他指出,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足、转介和预警制度不完善、诊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则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他强调,家庭教养方式、学校学习压力、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02

专家建议: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

三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高天明建议,要加强学校心理评估体系建设,提升学校心理干预能力。他指出,早期评估发现是早期干预的关键,需要为所有阶段新入学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要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心理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

陆林建议,要多方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素养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加快诊疗服务体系建设。他强调,需要建立顺畅的学校-医院转介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矫治。

郑毅则从家庭层面提出建议。他强调,要创造一个理解和尊重孩子情绪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科学引导。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03

共同呼吁:打破“污名化”,建立科学认知

三位专家一致呼吁,要打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建立科学的认知和态度。

高天明指出,部分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困扰不重视和误解,认为是孩子不坚强、逃避学习,无法感同身受其痛苦,导致了儿童青少年因害怕家长责难不敢求助。“部分家长因为担心耽误孩子的学业,不想让孩子休学,不想让孩子去系统治疗,这可能导致孩子将来承受很大的痛苦。”

陆林强调,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于儿童精神心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国民的心理健康素养,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氛围。

郑毅则呼吁,作为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差异,不能以一个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好坏,这些差异是孩子心理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要尊重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的节奏和特点。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