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镇:从养猪村到乡村旅游胜地的生态蝶变
凤桥镇:从养猪村到乡村旅游胜地的生态蝶变
从臭气熏天的养猪村到年接待数十万游客的乡村旅游胜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的蝶变,是“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写照。
环境整治:从“脏乱差”到“全域美”
2013年以前,凤桥镇的永红村和联丰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据永红村党委书记王翔回忆,那时“养殖业各类废污会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而在联丰村,猪粪乱排导致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环境的脏乱差让年轻人宁可在城里租房子住,也不想多待在农村的家。
痛定思痛,凤桥镇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行动。三年时间,联丰村拆掉20万平方米猪舍,整治24公里河道,彻底消灭“脏乱差”源头。永红村则通过打造优美庭院、美丽乡村,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如今,这两个曾经的养猪村都已摇身变成“网红村”。
产业转型:从“养猪大村”到“美丽经济”
环境整治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增收才是关键。凤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稻米、水蜜桃、葡萄、生姜、蜗牛等五大特色产业,打造了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
以三星村为例,这个素有“水蜜桃之乡”美誉的村庄,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网上销售新模式,实现了从“挑着担子卖桃”到“足不出户直播卖桃”的转变。据统计,线上销售收入超2500万元,水蜜桃亩均产值达到1.8万元。
同时,凤桥镇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永红村的共富农场、联丰村的艺术空间、梅花洲景区等景点,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
成效显著:从“收入洼地”到“共富高地”
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了,最直接的成效就是村民收入的大幅提升。据统计,2023年南湖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17元,是2004年的6.9倍,年均增长10.7%。联丰村的村集体收入更是从2005年的35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79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展望:打造“烟雨江南 桃源新城”2.0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凤桥镇将抢抓亚太路科创带建设新发展机遇,秉承生态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品质新城”为总体定位,匠心打造“烟雨江南 桃源新城”2.0版。
未来的凤桥镇,将以省级小城市培育为主线,进一步拓空间、强基础、优管理,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还将加速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凤桥镇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和持续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这条从养猪村到乡村旅游胜地的蝶变之路,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