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城口老腊肉全链升级:从传统美食到富民产业的蜕变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0: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城口老腊肉全链升级:从传统美食到富民产业的蜕变之路

城口老腊肉,这道拥有2500多年历史传承的美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链条升级。从生猪养殖到产品加工,从质量检测到品牌营销,城口县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不仅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更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秦巴山区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延长产业链,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

城口老腊肉的“再出发”,始于产业链的全面优化。从生猪养殖到屠宰分割,从产品加工到市场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着系统的升级。

  • 选育优良猪种:实施生猪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地方资源保种场5个,引进荣昌“两头乌猪”共建良种种猪场1个,成功培育“三湾黑猪”、“周溪跑山猪”等地方品种。争取中央预算投资2022—2023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备率达100%。

  • 开发地源性饲料配方:依托“大巴山药谷”资源优势,建立在地化草本药材地源性饲料种养循环示范基地10个。建成重庆金宝年产8万吨和亲浓酵科年产3万吨畜禽饲料生产项目。2024年,全县生猪出栏将突破20万头,增长速度年均保持21%以上。

  • 执行严格加工标准:制定城口老腊肉团体标准,修订《城口老腊肉传统炕房建设生产技术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实施主体梯度培育成长计划,培育养猪散户1.88万家,规模户235家,养殖大户65家,企业41家。累计培育SC认证加工企业33家,小作坊128家,农家工坊248家。培育重庆市级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家,重庆“双百”成长型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 搭建销售网络:加快推进城乡冷链和物流枢纽建设,冷库总库容达1.75万吨,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投资2.8亿元启动渝川陕毗邻地区物流园及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开通乡村物流配送线路13条,组建农村电商直播间96个,培育直播带货团队53个,销售城口老腊肉等农产品3亿元。

狠抓品质链,构建质量检测监测体系

城口老腊肉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线”,通过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确保从饲料生产到腊味成品的全程质量控制。

  • 提升检测能力:整合县域农业检测、环境检测、疾病预防、水利检测等职能力量,建成城口老腊肉检测中心。中心拥有74项指标检测能力,周均检测样品50份以上。实施CMA检测能力增项、扩项,2025年初全面完成后,检测效率、范围和覆盖能力将大幅提升。

  • 加强产品研发:发展精深加工产品6类18种,申请各类专利68件。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研发“腊味火锅”,城口老腊肉纳入第六届火锅爆品优选食材TOP50,8道菜品入选“渝味360碗”。2家企业3款“爆品”入选全市消费品“爆品”清单。

  • 强化溯源管理:以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主,完成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溯源体系建设。115家经营主体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链条、全流程信息采集和跟踪溯源。

拓宽市场链,构建品牌和营销体系

城口老腊肉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市级非遗的“金字招牌”,创新赛道,错位发展。

  • 品牌矩阵:推行“大巴山硒谷”区域公用品牌和“黑标顶级+金标引领+绿标畅销”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城口老腊肉成功入选重庆市唯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获评“2024我喜爱的中国品牌”,品牌价值达6.89亿元。赵孝春城口老腊肉2款产品获2024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携手好食材•烹饪美食秀”活动金奖和银奖;赵孝春城口手撕腊肉荣获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美缀美城口老腊肉获2023世界品质评鉴大会(蒙特奖)银奖和2023世界顶级美味奖奖章;美缀美城口老腊肉品牌体验店空间设计获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设计大赛概念组金奖。

  • 营销体系:开展城口老腊肉“进京”“进鲁”“进商圈”“进机关”“出山”“出海”等“四进两出”行动。2023年城口老腊肉首次实现自营出口,进入“黑珍珠”餐厅,亮相第32届香港美食博览会和全球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订单2.38亿元;走进京津冀暨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城口)建设产销对接活动获订单7600万元;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获订单5200万元。成功筹办城口老腊肉年货节、“乐联千里 情系乡村”直播带货等“引爆性”活动。商务部等部委将城口老腊肉产品列入机关采购食材范围。

  • 特色场景:规划建设坪坝1平方公里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一期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标准厂房6.5万㎡。持续开展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国家级非遗申报,建设“非遗”工坊48个、数字博物馆1个、腊肉美食体验店3个。建成山地特色种养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专题报道《时空故事、舌尖美味、墙内开花墙外更香——城口老腊肉走出山门、跨越国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专题报道《谁知盘中餐——幸福年里团圆味、年味十足的腊肉》。新华社每日电讯专题报道《大巴山腊味出山进城》。

做实利益链,构建联农带农富农体系

城口老腊肉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企业效益,更实现了集体收益和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

  • 联合养猪行动:优化“基地+农户”、“企业+农户”、“集体+农户”3类利益联结模式,推广“代种代养”“订单收购”等模式,建设“联合养猪·共同致富”示范村5个、示范片1个。例如,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城口县高燕镇共同打造“联合养猪”示范村,每养一头猪可多赚200元。

  • 产业化联合体:建立“龙头企业牵引+专业合作社联动+农户广泛参与”“生产端+供给端+销售端”“品牌化+标准化+数智化”3种产业化联合体,每生产销售1吨城口老腊肉可带动10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丰富完善土地流转、务工、入股等10种利益联结方式,4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全产业链发展,年均收益均达10万元以上。例如,城口县厚坪乡围绕传统腊肉炕房特色产品,建成特色传统炕房11个,农户年户均分红达300元。

畅通要素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保障产业发展,城口县大力汇聚政策流、资金流、信息流,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 政策和资金保障:组建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年统筹5000万元衔接资金用于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发展。先后出台制定《城口老腊肉“再出发”工作方案》《城口县2024年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

  • 金融和保险赋能:推广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三信”评级试点,有序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探索创新推进生猪“保险+期货”,2023年至2024年,累计承保生猪33.65万头,养猪户获得保险期货收益1531.67万元。

  • 人才和技术支持:借力国家科技特派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重庆市畜科院、西南大学等13支专家团队,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190名、实用技术人才132名,开展培训5000余人次。

产业振兴成效显著

自2021年以来,城口县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过渡期政策机遇,坚定不移推动城口老腊肉“再出发”,深入推进“五大体系”全产业链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秦巴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路子。通过4年接续奋斗,城口老腊肉年产量从3500吨突破至1.2万吨,核心产业链市场主体由43家增加至165家,产业年产值从3.5亿元突破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8万余名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城口老腊肉被列入重庆市聚力打造的6个具有西部辐射力的“六大名品”,产品畅销全国近30个省份以及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加速形成强县兴业的产业集群、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城口老腊肉是选用高海拔地区的传统猪种,经过“生态慢养、传统工艺、高炕慢火、低温发酵”加工形成的绿色健康食品。与其它腊肉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老”字,“老”在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传承,沿袭千年的民间加工秘方,其制作工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腊肉中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具有千年积淀根植的文化价值、独特工艺铸就的品质价值、量质并举汇聚的产业价值、强力带动创造的富民价值。近年来,城口县坚持从本地资源禀赋实际出发,依山就势推动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提档升级,着力延长产业链、狠抓品质链、拓宽市场链、做实利益链、畅通要素链,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为县域高质量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