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学员战训一线实操训练: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
空军工程大学学员战训一线实操训练: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
2024年2月,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的学员们迎来了一次特殊的实习机会——他们将赴一线部队,近距离接触某新型国产战机并进行实装操作训练。对于本科直招军士学员黄拾陆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在院校里学习了半年理论知识后,他终于有机会亲手触摸真实的战机,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这种将课堂搬到战训一线的教学模式,是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连续两年组织本科直招军士学员赴一线部队开展联教联训,让学员们带着问题学实战本领、研打仗技能,将“问题清单”变成“能力清单”。这种做法不仅明显缩短了优质兵员转化为战斗力的成长周期,也促进了院校与部队的无缝对接。
在实习部队,学员们每天都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们跟随部队官兵一起检查维护飞机、目送战机起飞、为飞机盖蒙布……在保障一线,学员们主动就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保障要点向教员和官兵请教,每天学习结束都收获满满。
学员肖志文在实习初期遇到了不少挑战。连最简单的“照猫画虎”都完成不了,让他十分懊恼。但在带教师傅王伟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要领。王伟告诉他:“不同型号的部件要用对应的工具去拆,只知道步骤不落实到细节怎么能行!”这句话让肖志文深受触动,也让他明白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学员丁晓峰的经历则展现了军校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曾经的航空机务军械员,丁晓峰在返校学习后,发现机务保障人才培养有了更高要求。在保障现场,他看到很多官兵都是“身兼数职”,跨专业协同保障的情况很常见。于是,他在学习作战机务保障和新型战机维修技能时,特意要求自己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方向发展。
这种教学改革的背后,是军校对实战化训练的高度重视。教员翟旭升在谈到教学改革时说:“把课堂开到战训一线,每名学员都得到快速成长。”在实装操作训练现场,他与部队机务官兵一道,细致调整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涉及的比值,一边调整一边讲解,为学员们进行现场演练。学员们纷纷表示,理论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一线部队的“战味”也深深影响着学员们。凌晨4点半起床,5点就身在外场,这样的作息让学员刘豪感受到了部队生活的紧张与充实。在一次发动机定检准备中,带教师傅王利展现出的细致和严谨让他深受触动。王利在检查发动机舱时发现了一处螺帽松动的隐患,这种极端负责、精心维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刘豪。他决定从改作风开始,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更快地融入部队生活。
这种教学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学员的实战能力,更在于培养他们对军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学员杨亚辉在实习部队感受到了战训任务的繁重和紧张。一次防空警报响起时,他看到班长王健迅速冲出去,立即对战机展开全方位检查。这种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让他深刻理解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这种将课堂搬至战训一线的教学模式,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正在为军队培养更多高素质、实战型的航空机务人才。学员们在实习期间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这种教学改革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