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前夕:防控取得突破,但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世界艾滋病日前夕:防控取得突破,但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走上尊重权利之路:我的健康,我的权利!”。这一主题强调了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保护人权、促进健康权的重要性。在这一重要时刻,让我们回顾艾滋病防控的最新进展,探讨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方向。
艾滋病防控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艾滋病防控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新型长效预防药物的出现为遏制疫情带来了新希望。例如,吉利德科学公司研发的利那卡韦已被证明每年仅需注射两针,就能预防95%以上的艾滋病毒感染。该公司目前正在测试每年只需注射一次的方案。ViiV Healthcare公司的卡博特韦也已在一些国家投入使用,每两个月注射一次即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毒。此外,月经环、长效药丸和阴道环等新型预防工具也在研发或使用中。
在治疗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有2980万艾滋病感染者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比2010年的770万增加了近四倍。博茨瓦纳、斯威士兰、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已实现“95-95-95”目标,即95%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5%的诊断感染者正在接受治疗,95%的治疗感染者达到病毒抑制。
仍面临重大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艾滋病防控仍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全球仍有130万新感染者,63万人死于相关疾病。大约920万人尚未获得治疗,其中包括66万名艾滋病感染儿童。妇女和女孩,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然受到严重影响,每周约有4000名年轻妇女和女孩感染艾滋病。
资金短缺是制约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因素。2022年,中低收入国家可用于艾滋病防控的资金总额仅为208亿美元,降至2013年的水平,远低于2025年所需的293亿美元。此外,东欧、中亚、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新增感染人数仍在上升,显示出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专家观点:科学防控与人权保护并重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生物损伤救治科主任徐哲指出,艾滋病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鸡尾酒疗法”),艾滋病已从绝症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他强调,公众应加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避免高危行为,定期检测,共同为终结艾滋病而努力。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妮玛也呼吁各国领导人展现政治意愿,带领全球走上终结艾滋病的正确道路。她强调,这需要坚定的政治承诺、遵循数据和科学、解决不平等问题、发挥社区和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及确保充足和可持续的资金。
展望未来:携手共进,终结艾滋病
面对挑战,国际社会正在积极行动。抗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与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已达成协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向200万人提供利那卡韦。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要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目标,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行动和更多资源的投入。
在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之际,我们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挑战。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公平的药物可及性、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我们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终结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