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影视基地揭秘《蛟龙行动》特效黑科技
青岛影视基地揭秘《蛟龙行动》特效黑科技
2025年春节档最受期待的军事大片《蛟龙行动》即将上映,这部由博纳影业出品、林超贤执导的电影,不仅是中国首部潜艇题材的电影,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又一力作。影片的特效制作由知名特效公司MoreVFX负责,整个项目在青岛影视基地完成,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新成果。
1:1打造“龙鲸号”:中国电影最大潜艇道具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1还原的“龙鲸号”潜艇。这艘“钢铁巨兽”全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内部设有9个舱室,包括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等。为了确保真实性,剧组邀请了多位潜艇操作顾问和鱼雷顾问,美术组成员接近200名,整个剧组最多时高达1300余人。
演员张涵予在登上“龙鲸号”时惊叹道:“太真实了,这简直就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完美体现,真的很难想象剧组是花费了多少心血才打造出这样一个场景。”
创新水下拍摄技术:400小时的极限挑战
水下拍摄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挑战之一。剧组采用了创新的水下机器人拍摄技术,这种机器人配备了自研的Q-DVL声呐抗流悬停模块和6自由度矢量大功率电机,能够在各种水深、角度下固定拍摄,实现360度全姿态无死角拍摄。
整个拍摄过程中,水下拍摄时长达400小时,这在电影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由于部分密闭空间的特殊要求,市面上没有现成的潜水装备能够满足需求,剧组不得不专门设计装备,确保安全性和功能性。技术人员在一个月内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创新能力。
青岛影视基地:中国电影工业的新高地
《蛟龙行动》的成功离不开青岛影视基地的强大支持。作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中坚力量,青岛影视基地拥有国内领先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包括HMC面部捕捉头盔系统、虚拟拍摄系统等。基地还引进了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别超高精度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提升了人脸数字建模的精度和效率。
目前,青岛影视基地已形成“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格局。基地累计服务剧组484个,备案项目448个,为中国电影贡献了371亿元的票房。
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未来
《蛟龙行动》不仅是一部军事大片,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人在特效制作、虚拟拍摄、水下机器人等领域的突破和创新。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更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蛟龙行动》的上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影工业将在技术创新和艺术表达的双重驱动下,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