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步行街地下停车场:技术创新打造城市新地标
芜湖步行街地下停车场:技术创新打造城市新地标
芜湖市步行街地下停车场项目位于镜湖区核心地段,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设有790个停车位,其中277个为充电桩车位。停车场分为ABC三个区,每个区都有独特的颜色主题,方便识别。此外,停车场还设置了四个出入口,便于车辆进出。这一项目的建成将极大缓解芜湖市中心城区尤其是中山路步行街周边的停车难题,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活力。
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工程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技术,这是芜湖市首次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该技术。流态固化土相当于广义上的“混凝土”,是利用高固化剂固化细颗粒土(淤泥质土、粉土、粘土等),能就地取材,掺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外加剂和水,通过独创工艺和特殊机械进行充分拌合均匀,形成具有可泵送的、流动性的加固材料,适用于管廊、建筑、深基坑等工程回填,以及市政道路和施工道路的基层材料。
另一个技术创新点是矩形顶管暗挖工艺。中和路地下过街通道作为项目的关键分项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暗挖工艺,暗挖段长32m,结构净宽5.5m,净高3.3m。为了确保顶管机顺利始发,项目部多次邀请业内专家召开专题论证会,并成立顶管始发专项领导小组,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特点制定安全高效的顶管机始发计划,从顶管机选型、生产、拆解、吊装、调试、始发等关键环节层层把关。
建设过程:严把质量关
自2024年5月22日矩形顶管顶进始发以来,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市质监站对工程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特别是对流态固化土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控制相关要求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相关要求、验收注意事项,检测方法、检测项目、检测频次等相关重点参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监督交底。
在地下区域主体结构及连通涵实体质量情况的专项检查中,市质监站对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要求建设单位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建立问题清单台账,落实责任,严格按照要求限时整改。下一步,市质监站将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做好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监管,规范质量行为,压实各方质量责任;进一步应用好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落实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努力将工程建成一流精品工程。
特色亮点:智能与环保并重
停车场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停车、寻车和缴费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停车效率。同时,停车场还配备了充电桩车位,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在环保设计方面,停车场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地下两层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地面空间的占用,而配套的绿化施工则进一步美化了环境,提升了城市景观。
社会意义:缓解停车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芜湖市中心城区尤其是中山路步行街周边的停车难题日益凸显。该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停车服务。同时,停车场的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活力。
芜湖市步行街地下停车场项目的建设,体现了芜湖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精神和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停车服务,也将成为芜湖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