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87周年祭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87周年祭
87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惨遭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公祭日的目的,不仅是悼念死难同胞,更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7周年,也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其中,香港教育局主办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学生悼念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12月13日,近600名师生齐聚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另有近5000名师生通过网络参与。活动以默哀一分钟开始,全场气氛庄严肃穆。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带领与会者向遇难同胞献花,表达深切哀思。
活动中,来自东华三院张明添中学的同学通过沙画演绎,将战争的惨痛与悲凉一幕幕地呈现。中学生代表诵读《和平宣言》,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最特别的是,活动通过话剧表演,从幸存者、国际友人、日本军人等多个角度还原历史,让参与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真相。
正如蔡若莲局长所说:“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不会被遗忘,也不应被遗忘。”历史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未来。通过教育,我们要让下一代明白战争的危害,珍惜和平的可贵,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
然而,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讲述过去,更是为了开创未来。正如一位校长所说:“全面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坚持抗战取得的胜利来之不易。今天的悼念仪式庄严肃穆,全埸活动无掌声,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以及抗日战争牺牲的千万同胞,大家深怀敬重与感恩,传承‘记忆责任’,铭记历史,勿忘初衷,最大目的是‘珍爱和平’并由此而衍生的推动世界文化,文明与进步的价值。”
87年过去了,曾经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伤痛不能忘却。设立国家公祭日,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让历史的警钟长鸣,让和平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