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谈躁郁症:早期识别与应对指南
艺人谈躁郁症:早期识别与应对指南
近日,知名艺人公开谈论躁郁症的经历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9月,脱口秀演员KID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的躁郁症故事,用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这种疾病带来的挑战。无独有偶,歌手张远也在2024年3月回应了自己曾患躁郁症的传闻,表示现在精神状态很稳定。
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波动为核心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两种极端情绪间反复切换,这种“过山车”般的情绪体验不仅折磨着患者本人,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挑战。
早期识别:抓住这些关键信号
躁郁症的早期识别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贾艳滨指出,如果发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 情绪波动剧烈:像“过山车”一样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切换
- 躁狂期表现:极度兴奋、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 抑郁期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价值感低下
专家建议使用心境障碍问卷(MDQ)和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在MDQ中出现7个及以上问题条目回答为“是”,则高度怀疑双相情感障碍。
科学应对: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乔杉杉强调,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临床上通常将双相障碍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 急性治疗期:最初的6-8周,需要联合用药,医生会谨慎选择多种药物并动态评估效果。
- 巩固治疗期:3个月内,药物种类和剂量与急性期相同,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
- 维持治疗期:长期,医生可能会酌情减少服药种类和剂量,但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等神经调控技术可以帮助调节大脑功能。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辩证行为疗法(DBT)则有助于患者掌握情绪调节方法。
患者还需要保持规律作息,远离酒精和消遣性药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北京友谊医院医师林子乔指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定期服药,将其视为一种慢性内科疾病来管理。
消除偏见:让爱与理解照亮未来
KID在脱口秀中说:“自己身体里有两个人,一个是《活着》的余华,一个是春晚的邓超。”这种幽默让我们看到,即使面对躁郁症,也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张远则表示:“个人认为不用过度渲染,在我看来人生浮沉起落有情绪问题也很正常。”他的态度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躁郁症并非罕见疾病。据统计,全球约5%的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但仅有1%-2%的人被明确诊断。这种疾病需要科学治疗,但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躁郁症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