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访友,陈志林教你高情商应对
春节走亲访友,陈志林教你高情商应对
春节走亲访友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但也是很多人最头疼的事情。面对亲戚们的各种提问和关心,如何高情商地应对,既不得罪人,又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呢?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给出了实用建议。
展示成长,学会同理心
过年期间,最让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这类问题了。陈志林指出,面对这些问题时,首先要展示自己的成长,并与父母产生同理心。
“父母很多时候‘不放心’‘担心’,当中有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所以要让父母看到你已经长大成人,有足够成熟的人格和能力来规划和经营自己的生活。”陈志林说。
同时,也要理解父母为什么这么做和这么想,也就是跟父母产生同理心。陈志林建议,应该先同理父母在催婚催娃背后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和父母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例如,当被问到婚恋问题时,可以这样回答:“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一直在努力,只是缘分这种事急不来,遇到了自然就会结婚了。”
理解自身敏感点,提高心理素质
在与亲戚朋友聊天时,有时会感觉被冒犯,比如被问到工作、收入、房子等问题。陈志林表示,有此感受的人可能是“高敏感群体”或者“低自我价值感群体”,他们很容易产生“防御性倾听”。
“防御性倾听”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但也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大杀手。陈志林建议,如果意识到自己可能在“防御性倾听”,不妨提醒自己,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言语中客观事实的部分,而不是判断评价的部分。
同时,也要深入反思自己,了解自身的敏感点,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保护边界,学会理解
陈志林表示,春节期间会遭遇各种“关心”,如何得体地回应这些关心,确实让人挠头。他建议,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同时也要学会理解。
“如果春节期间被亲朋好友各种‘逼问’,不妨让自己微笑一过,沉默不语是解决方法的措施之一,毕竟当事人都没有接话题,别人也许就不好意思再说下去。”陈志林说。
同时也要学会理解。陈志林说,老人常说,走亲戚,走亲戚,亲戚关系就是走着走着才变近的。或许那些让你抗拒的连珠炮似的发问,或许只是想打破僵局,挽救一把即将消失的远房“亲情”,那是属于他们老一辈的温情。
实用沟通技巧
除了以上三个核心建议,陈志林还给出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
嘴要甜:多说一些好听的话,每个人都会更开心一些,人际关系也就更容易相处一些。
学会转移话题:当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可以用轻松的话题转移注意力,比如“哎呀,这个问题太深奥了,我们还是聊聊最近的热门电影吧!”
适时展示脆弱:比如“我不是不想结婚,只是现在合适的对象实在是太难找了”。适时展示一些自己的脆弱,这也是拉近关系的有效途径。
欣赏和感谢:一家老小聚齐的时候,欣赏和感谢不仅对当事人来说是一份认可和滋养,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来说,更提供了一种积极正向的示范。
春节走亲访友,高情商应对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促进彼此关系的和谐。记住,真正的沟通不是只说“好”的,而捂着那些“不好”的。有效的沟通是坦诚地交流,将心中真实的想法一一表达,化解彼此心中的疑虑和猜忌,达成新的理解和共识。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祝愿大家都能收获温暖、喜悦与团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