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气温骤降,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已成为常态。寒潮天气不仅带来体感上的寒冷,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寒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全面的防护指南,帮助您安全度过寒冷季节。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冷空气大规模地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GB/T 20484-2017的标准定义,寒潮是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每当寒潮来临时,气温往往都会出现大幅下降,同时伴随而来的大风和雨雪,也将进一步加速气温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源:网络
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引起寒潮的强冷空气会使空气的气温显著降低,刺激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粘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同时由于鼻咽部的粘膜变得干燥和机体抵抗力下降,这就给经呼吸道传播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有机可乘的机会,导致罹患感冒的病人数量显著增加,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表层皮肤损害
低温天气容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更有甚者,将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在寒冷的气温刺激下,人体血管收缩加剧,导致血压和心肌耗氧量明显升高,容易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使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
气温骤降该如何防护?
注意保暖
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实时掌握气温变化讯息。当有寒潮天气预报提示时,要及时添加衣被,注意做好头部、胸腹部和足部的防寒保暖。
合理规划
尽可能减少在户外逗留时间。如需外出时,要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避免早晚气温较低时段。
营养膳食
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摄入,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耐受性。
重点防护人群
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在外出期间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出冷汗等症状时要立即休息,并根据病情服用急救药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进入温暖场所。
户外作业人员: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作业,确需长时间在户外作业时,应配备便携式取暖物品或设备。
本文原文来自福建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