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地形图判读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地形图判读技巧

引用
淘宝网
8
来源
1.
https://mobile-phone.taobao.com/chanpin/fd2672d70ceeb16c3d64e57ce227a7cb215974b4262c45de3abf16839622a8e3.html
2.
https://sj.qq.com/appdetail/com.cnhsqk.dili
3.
https://dl.xcfmp.com/showbk/509.html
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g8GeSEa4/
5.
https://m.ximalaya.com/ask/t7538599
6.
https://www.xredu.com/list_3405/228781_1.html
7.
https://help.zhixi.com/article/20985.html
8.
http://m.cgzdl.com/jiaoxue/lunwen/24539.html

随着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临近,掌握地形图判读技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识别不同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峰、山谷、山脊等,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同学们不仅能轻松应对考试,还能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地形图的奥秘吧!

01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

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条等高线都表示相同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的特点:

  1. 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具有相同的海拔高度。

  2.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在地图上形成闭合的曲线,即使在地图的边缘被截断,也意味着在地图范围之外继续闭合。

  3.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疏密程度)反映了地面的坡度。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坡度陡峭。

山体部位的识别:

  1. 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外向内逐渐增大。这表明中心点是最高点。

  2.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形成“V”形。山谷通常是河流的发源地或流经地。

  3.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形成“V”形。山脊是分水岭,两侧的水流会向相反方向流动。

  4.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洼部分,等高线呈现马鞍状。

  5.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表示非常陡峭的悬崖。

02

实战技巧

1. 理解等高距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在判读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等高距,这有助于快速估算地形的相对高度。

2. 利用辅助线

在复杂的地形图中,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来帮助识别地形特征。例如,在判断山谷和山脊时,可以沿着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画一条直线,观察其指向高处还是低处。

3. 结合实际场景

将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相结合,想象自己站在某个位置,观察周围的地形特征。这种方法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地形图上的信息。

4. 注意图例和比例尺

地形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图例说明了不同符号的含义,比例尺则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

03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识别地形特征

问题:图中A、B、C、D分别代表什么地形特征?

解析

  • A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外向内增大,是山峰。
  • B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 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
  • D处多条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例题2:计算相对高度

问题:图中M点和N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解析

  • 首先确定等高距为50米。
  • M点位于300米等高线上,N点位于150米等高线上。
  • 相对高度 = 300米 - 150米 = 150米。

例题3:判断河流流向

问题: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解析

  • 河流通常形成于山谷中,流向是从高处向低处。
  •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从西北向东南流。
04

考试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是让识别地形特征还是计算高度差。

  2. 利用所有信息:不要忽视图例、比例尺等辅助信息。

  3. 多做练习:通过大量练习熟悉不同类型地形图的特征。

  4. 保持冷静:遇到复杂地形图时,不要慌张,一步一步分析。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技巧和方法,同学们一定能在地理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记住,地形图判读不仅是一项考试技能,更是一种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工具。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