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科普向/红牛青训的前世今生
F1科普向/红牛青训的前世今生
红牛青训作为F1历史上最庞大的青训体系,自1981年RSM Marko车队成立以来,已培养了93位车手。从加斯利、塞恩斯到里卡多,这些优秀车手不仅在F1赛场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也见证了红牛青训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复兴的曲折历程。
很早就想写青训科普文了,为了方便新车迷入坑,也方便老车迷回顾,来简要介绍一下各只青训队伍。今天就以红牛青训作为青训科普篇的第一章,之后我会慢慢传所有青训的科普文章。本文所提到的红牛青训,是指红牛前老板迪特里希马特希茨所要求直接成立专为单座方程式所设立的青训,其他赛车项目不在本文提及。楼主水平有限,如有纰漏请直接指出。
红牛青训作为历史上最庞大的青训队伍,总计培养了93位红牛青训车手(截至2024.2.19),这些车手来自十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代表世界大部分大洲的年轻有抱负的车手在F2、F3、超级方程式、各种F4项目和卡丁车系列赛中展开激烈的竞争,涵盖全球范围内的各种不同系列赛。其中不乏 加斯利 塞恩斯 里卡多这样极为优秀的成员,这样庞大的阵容注定使得红牛青训在F1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2年,赫尔穆特.马尔科在参加比赛时意外被前方赛车带起的石头砸穿护目镜,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次事故直接导致马尔科的赛车手生涯报销,这位前保时捷厂队车手、勒芒冠军也因此偃旗息鼓。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九年后的1981年,马尔科成立了RSM Marko车队,带着三名车手和一台宝马M1赛车,重返勒芒赛场。
或许是因为勒芒成绩给了马尔科重重一拳(41位发车正赛退赛),1984年RSM Marko转战DTM,然而1984-1989这五个赛季,RSM Marko的赛车从阿尔法罗密欧换成了奔驰,全队依然只有1984 1985赛季少数几个分站季军进账,这又使得马尔科萌生转战其他赛事的愿望。
1989是非常重要的一年,RSM Marko除了DTM 还去参加了德国F3, F3的车手Karl Wendlinger驾驶着RSM Marko车队的Ralt RT33赛车,在仅参加的两站:Avus和霍根海姆,都取得了分站冠军的良好成绩,这让马尔科大为高兴,于是乎1990年,RSM Marko彻底转战单座方程式,之后还参加了德国F3 F3000 和indycar。而1989年,奥地利红牛也第一次和单座方程式接触:赞助法拉利车手吉哈德 伯格。
在1990-1998年 RSM Marko在单座方程式领域的成绩比在DTM时大为好转,在令人震惊的德国F3 1994赛季,RSM Marko的车手Jorg Muller驾驶着达拉拉F394取得了18场比赛全胜的战绩,豪夺当年F3桂冠。接下来的1996赛季,虽然没有1994年那么夸张,不过 Jorg Muller依旧取得了当年的年度冠军。1997赛季,RSM Marko的F3000车队迎来了一位相当有影响力的车手,他的名字叫胡安 帕博罗 蒙托亚。蒙托亚在车队中逐渐崭露头角,在倒数第二站穆杰罗领跑全场,却因为最后时刻赛车卡档,导致被宗塔超过,只能屈居年度亚军。
在马尔科的车队如日中天之际,红牛的人也找上门来,希望马尔科能为红牛培养F1车手,彼时的红牛还在与Peter Sauber的索伯车队合作,红牛希望通过渐进式收购索伯股份的操作将索伯购入囊中,委托马尔科培养年轻车手之事也就是为未来红牛全面进军F1做准备。然而让谁都没想到的是,这种循序渐进的计划也会有覆灭的一天。
1999赛季,经过1998年一整年的充足准备,RSM Marko更名为Red Bull Junior Team,马尔科依然为车队话事人,车队定位为低级别组别。红牛也正式引入了Sponsor Driver和Junior Team Driver两大概念。所谓Sponsor Driver,仅接受红牛的金钱赞助,与红牛无其他直接关系,同理,不进入红牛青训名单,比较典型的就是佩雷兹生涯早期接受过红牛赞助,但不是红牛青训。而Junior Team Driver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训车手,除接受红牛赞助外,还可以获得红牛提供的其他资源,如参加赛车测试,参加体能训练,参加模拟器训练等等,本文开头提到的93名车手,就是全部来源于此。
接着说回Red Bull Junior Team,改名后的车队竞争力居然明显下降,到车队解散前的2003年,最好成绩也只有里由兹的年度第四,隔壁家的霍纳则带领Arden International名声大噪,实现了五年内(2000-2004)两个年度冠军一个年度亚军一个年度季军的壮举,也吸引了红牛方面的注意。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红牛签下了第一批Junior Team Driver:Patrick Friesacher、 Ricardo Maurício、Christopher Wassermann、克莱因、里由兹等等,其中这第一批就出了三位F1车手:克莱因、 里由兹、 Patrick Friesacher。可以说是硕果颇丰。
红牛在1993-2003连续赞助索伯十年,在这场漫长的车队所有权拉锯战中,Peter Sauber取得了胜利,红牛未能获得F1的入场券,正在此时已经连续换了两个领队的福特-捷豹车队被福特抛弃,红牛看到了希望,整合了现有资源后买下了这支车队,这场资源整合的背后就是索伯股份的全部抛出,以及Red Bull Junior Team的解散。
2004年解散后的Red Bull Junior Team领队马尔科被红牛招入麾下,担任方程式赛车运动总监,隔壁名声大噪的Arden International领队霍纳被红牛选中担任红牛F1领队。Red Bull Junior Team从此不在是一只实质意义上的车队,而是变成了直属于奥地利红牛集团旗下的组织(从架构上与大小红牛车队毫无关系),而霍纳的Arden International一直活动至今,作为独立车队参赛,早期也为红牛安排了许多低级别方程式的人才。
红牛的Sponsor Driver和Junior Team Driver两大概念,成为了现如今大部分青训队伍的基本架构。在2021年及之前,红牛亦会在官网对车手标明合作类型,青训合同结束后,Junior Team Driver的名字也会进入红牛自己的青训编年史“our alumni”,而sponsor driver则不会。可谓是“等级森严”。Junior Team Driver一旦签约就会被安排在了米尔顿凯恩斯红牛赛车园区居住,受红牛车队的直接监管和培养。
红牛的管理的细致入微和残酷无情是出了名的,这一点与马尔科本人的管理风格是一模一样的。换句话说,现在红牛青训依旧是马尔科直接插手管理。平时的具体细节车手们不会对外言明,然而我们却可以从蒙托亚的回忆里窥探一二:1997年在RSM跑F3000,马尔科管得他非常严,吃饭不吃菜都会被他骂,每天必须跑步锻炼,不安排车接车送,车手要自己从赛道跑回来。倒数第二站穆杰罗领跑全场但赛车卡档,马尔科觉得他打假赛把冠军故意送给宗塔,马尔科一直怀恨在心,直到2022年和蒙托亚的儿子小蒙托亚签红牛青训合同还在问他当年是否是在打假赛。
红牛青训前期非常辉煌,除了我们熟知的几位,还包含有劳达的儿子小劳达,FE世界冠军维尔涅,WEC的布埃米和贾尼
红牛对车手的高吸引力恐怕也是红牛青训人如此多的原因:他们在F1有高达四个席位,其他车队是做不到的,也就催生了诸如Sam Bird在奔驰连坐三年冷板凳后愤而转向FE这种情节,所以对于相当多的车手而言,红牛对他们的吸引力远超其他车队
红牛青训的衰败是从2014年开始:彼时的维斯塔潘用连续三次赢下欧洲F3诺里斯林站的胜利,这样的表现深刻的打动了马尔科,马尔科决定2014选维斯塔潘为储备车手,与维斯塔潘签约两年小红牛合同
2013赛季小红牛准备提拔达科斯塔,然而马尔科阴晴不定的态度在最后时刻签约了维尔涅,2015年本来要从小红牛提拔维尔涅,却在最后时刻出人意料的选择了科维亚特,2016又出了赛季中更换科维亚特的事情
马尔科情绪的不稳定造成了很多车手的困扰,于是纷纷选择出走:赛恩斯眼见提拔无望,由红牛租借去了雷诺,达科斯塔和维尔涅选择离队去往其他赛事。2018年居然出现了红牛第一次可用人手不足的现象,那时红牛最接近F1的车手叫提克图姆,他还在F3,此人后期爆出的大雷也是臭名昭著。此刻小红牛无人可用,马尔科被迫召回了早被开除的哈特利
马尔科这才明白红牛此时有多么尴尬,F3只有提克图姆,F4只有维普斯和劳森,于是乎在2018又开始疯狂扩招,恰逢本田愿意全力合作,红牛青训还得和本田青训合作,于是一场谁都没料到的日本人入住红牛的情节出现了
2021年红牛一共九个人,却安排了4个日本人:角田裕毅,荒尾创大,岩佐步梦,佐藤莲。最离奇的是F2赛场表现垫底的佐藤万璃音甚至都不是红牛青训,却被安排到了2020年底小红牛季后测试的车里
角田裕毅表现尚可,其他几位一言难尽,现在只有岩佐步梦依旧留在红牛青训,但已经被送回日本参加SF了
红牛青训自RSM Marko始,也确实因为马尔科的各种操作走向下坡路,回顾红牛青训坎坷的历史,与当年辉煌的战绩成反面教材的是如今无人可用的抽象局面,马尔科和红牛是否能吸取教训重现往日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原文来自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