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作文:让24万学生爱上写作的教育革新
新派作文:让24万学生爱上写作的教育革新
广西第二届新派作文大赛近日落下帷幕,吸引了超过24万名学生参加,展示了新派作文在学业教育中的巨大潜力。新派作文以其独特的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教学法,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僵局,让学生们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大赛涌现的一批精品佳作引发了广泛关注,证明了新派作文在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广西新派作文创始人袁刚表示,新派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写作不再是一场痛苦的挣扎,而是一次充满生命力的创作旅程。
新派作文:三十五年磨一剑
新派作文的教学理念源于广西写作学会会长容本镇教授和袁刚等人三十余年的研究实践。这一教学法以“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为核心,通过具象化工具和趣味性训练,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升表达能力。
新派作文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
- 情感激发:提出“真情、痴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点燃写作热情。
- 思维分级发散:创新运用“画圈圈”法,将抽象思维具象化。例如,围绕“春节”,从人、事、物三个维度逐级展开,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 语言符号训练:借助图示符号系统,进行句法、段法、篇章等多层级训练,使复杂技巧变得直观易懂,同时增加写作乐趣。
破茧成蝶:新派作文的推广之路
新派作文的教学成果令人瞩目:
- 显著成效:实验数据显示,经过三个月训练,学生的写作态度从“不愿写”转变为“喜欢写”,能力也大幅提升。
- 广泛推广:截至最新统计,全国已有超50万学生参与新派作文实验,涵盖广西、广东、河南等地,并出版了系列教材。
- 师资培训: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分级培训体系,在南宁、岑溪等地设有基地,满足数百名教师的培训需求。
新派作文的教学成果得到了权威认可:
- 2018年,“中小学作文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 2019年,该成果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填补了国内作文教学领域的多项空白。
- 中国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史绍典评价道:“新派作文的‘三位一体’教学法既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又契合写作规律,让孩子们真正爱上写作。”
教学现场:从抗拒到热爱的转变
在南宁某小学的作文课堂上,小明(化名)正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作品。几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对写作充满抵触的学生,常常为一篇作文愁眉苦脸。自从接触了新派作文的教学方法后,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画圈圈”法让他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情感激发让他开始享受表达的乐趣,而语言符号训练则让他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如今,小明不仅能够轻松完成作文,还常常主动创作,他的作品也多次在班级里被当作范文朗读。
这样的转变在新派作文的课堂上屡见不鲜。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许多曾经对写作望而却步的学生,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开始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未来展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
新派作文的目标远不止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在于培养一代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袁刚老师团队正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通过视频课程、分级教材和写作考级等方式,将新派作文的教学成果推广至全国。
他们还创新性地推出了看见作文大赛和看见文学奖,旨在形成全民写作的良好氛围,让文字表达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正如袁刚老师所说:“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新派作文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写作教学格局。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于表达与沟通的革命。随着新派作文的不断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写作者,用文字记录时代,用表达传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