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债持仓降至15年新低,全球减持潮或已到来
中国美债持仓降至15年新低,全球减持潮或已到来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10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中国当月减持119亿美元美债,持仓规模降至7601亿美元,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新低。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全球范围内的美债减持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唯一选择减持美债的国家。在2024年10月,美国前十大海外“债主”中多达七个选择了减持。其中,日本减持规模最大,当月减持206亿美元,持仓降至11027亿美元。英国也减持了184亿美元,持仓规模降至7460亿美元。此外,开曼群岛、加拿大、比利时、瑞士等国也在当月减持了美债。
这一轮减持潮与此前有所不同。在2024年9月,仅有中日两个主要债权国选择减持。而到了10月,减持行动明显扩大,显示出全球投资者对美债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
中国减持美债的战略考量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持有美债规模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走向密切相关。自2022年4月以来,中国的美债持仓就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这一转折点恰好发生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之后。2019年4月,中国美债持仓降至11130亿美元,此后持续减少。截至2024年10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较2013年11月的高点(13167亿美元)减少了超过40%。
经济学人智库(EIU)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指出,中国减持美债的行为在特朗普执政第一任期后变得更加激进。这背后反映出中国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特别是对美国可能在重大冲突中针对中国采取财政措施的防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表示,中国有序减持美债是必要的,这主要是基于对美国海外净负债不断恶化和“美元武器化”风险的考虑。
黄金储备的同步增长
与减持美债同步,中国央行在2024年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142万盎司,12月末达到7329万盎司。这一增持行动始于2022年11月,当时中国开始打破长达半年的“静默期”,重新启动黄金购买计划。
专家认为,中国增持黄金储备的举动,反映了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担忧。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金融制裁可能使中国意识到海外金融资产的安全性问题。此外,全球贸易环境和各类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也促使各国央行重新考虑黄金的战略价值。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展望
中国减持美债的行动对市场产生了可量化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当中国出售美债时,对其收益率会产生几基点的影响,尤其是在抛售超出市场预期时。这种操作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债市场的稳定性,也反映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微妙变化。
然而,专家也指出,尽管中国在减持美债和增持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将完全“去美元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余永定表示,中国依然通过经常账户获得大量美元收入,并利用美元为“一带一路”相关贷款提供资金。因此,完全去美元化对中国来说是不可能的。
未来,中国对美债的操作将继续受到经济、市场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可能会继续优化其外汇储备结构,降低风险集中度,同时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