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Cb实验合作组揭秘宇宙奥秘:中国科学家助力重大突破
LHCb实验合作组揭秘宇宙奥秘:中国科学家助力重大突破
在瑞士和法国边境地下100米深处,一个长达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一场揭秘宇宙奥秘的科学探索正在持续进行。这里就是世界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所在地。作为LHC的重要组成部分,LHCb实验合作组(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自2010年运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为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LHCb实验:揭秘宇宙的基本奥秘
LHCb实验是专门为研究重味物理而设计的粒子物理实验,其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研究底夸克和粲夸克的性质,揭示正反物质性质的微小差异,精确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并寻找新的物理现象。自2010年运行以来,LHCb实验已经经历了2011-2012年和2015-2018年两个运行期,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
重大发现:改写物理学教科书
LHCb实验合作组在重味强子的CP破坏与稀有衰变、强子谱学和产生机制、量子色动力学物理以及电弱物理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发现67个新强子态:这些新粒子的发现为理解夸克如何形成复合粒子提供了重要线索。
首次探测到粲介子的CP破坏: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宇宙中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确测量B介子混合与CP破坏的关键参数:对三代夸克混合机制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格的检验。
在B介子稀有衰变中观察到偏离标准模型的迹象:这可能暗示着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最新突破:精确测量重子衰变参数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基于LHCb实验,完成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重味重子衰变参数测量。这一突破性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底重子到粲重子再到超子的级联衰变,采用角度分析方法,精确测量了底重子、粲重子以及超子到重子加π介子末态的衰变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描述衰变产物的角分布不均匀性,从而揭示P宇称(宇称变换对称性)的破坏程度。
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底重子到粲重子加π介子的衰变,P宇称几乎完全破坏,这是实验上首次对底重子系统进行相关测量。
提供了粲重子一系列衰变参数的最精确测量值,并证实了北京谱仪实验(BESIII)此前对超子衰变参数的实验结果。
在高达1%的测量精度下,对这些衰变中CP破坏的现象进行了检验,目前尚未发现CP破坏的迹象。
这一成果不仅为深入理解重子弱衰变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充分展示了LHCb实验在基本对称性破坏研究中的潜力。随着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和更高精度的测量,LHCb实验有望在重子系统中首次揭示CP破坏现象,从而为深入理解基本对称性破坏提供更为坚实的实验基础。
中国力量:为世界科学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家在LHCb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大学于2000年加入LHCb国际合作,是中国最早参与的单位之一。近年来,LHCb中国组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包括来自9家单位的41名固定研究人员和约120名博士后与研究生。
中国科学家在LHCb实验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五夸克态的发现:这一突破被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杂志评为“2015年度物理学十项重大突破”,位列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杂志2015年度物理学“八大进展”第二。
双粲重子的发现:这一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介子混合相位的高精度测量:为精确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提供了重要数据。
目前,LHCb实验已经完成了首次探测器全面升级,并开启了新的运行期。升级后的运行亮度将提升至升级前的5倍左右,未来十年内将提供海量的新数据,为深入开展强子谱学和重味物理研究提供宝贵机遇。
作为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LHCb实验汇聚了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98家研究机构的约1700名科研人员。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实力,也为人类探索宇宙基本规律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