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违规致股价暴跌,普利制药、恒润股份成最新案例
董事违规致股价暴跌,普利制药、恒润股份成最新案例
近日,上市公司普利制药因董事长违规陷入困境,股价遭遇重创。自2025年1月7日起,该公司股价已出现多次跌停,与今年1月3日收盘价相比,跌幅超过50%。这一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再次敲响了上市公司治理的警钟。
普利制药的困境源于其董事长的严重违规行为。据调查,该公司从2021年开始连续两年实施财务造假,且造假金额巨大,占比高,可能触及《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作为处罚,普利制药董事长被处以500万元罚款,并被市场禁入10年。
无独有偶,另一家上市公司恒润股份也因董事长违规遭受重创。2023年6月至11月期间,该公司时任董事长与他人合谋炒作“算力”热点,通过控制信息生成及披露的内容、时点、节奏等实施操纵行为。其间,恒润股份股价上涨96.65%,与同期上证指数和行业指数表现严重偏离。在董事长东窗事发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目前的股价与操纵时高位相比已跌去大半。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董事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根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董事违反职责将面临多重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董事在执行职务时若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司章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在上述案例中,两家公司的投资者都遭受了重大损失,部分投资者可能通过诉讼途径寻求赔偿。
行政责任:董事若违反证券监管等法律法规,将受到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普利制药董事长被罚款500万元,恒润股份董事长更是被处以高达6157万元的罚款。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如受贿、侵占公司财产或挪用资金等,董事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虽然这两个案例中尚未提及刑事处罚,但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刑事调查。
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影响了公司股价和投资者利益,也暴露了上市公司在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本应基于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忠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然而,一些董监高人员却利用职权为个人牟取利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监管部门对这类违规行为采取了零容忍态度。除了对涉事个人进行处罚外,还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相关信息。例如,沃华医药就因未及时披露董事长被留置的消息而受到证监会处罚,其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被处以20万元罚款。
这些案例再次凸显了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和合规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应时刻保持警醒,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切实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理性投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