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如何规避走私风险?
跨境电商如何规避走私风险?
近年来,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走私风险也日益凸显。据统计,跨境电商领域的走私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广东、上海等外贸发达地区。本文将从跨境电商走私的现状、合规经营要点、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风险防范指南。
跨境电商走私风险现状
跨境电商走私的主要类型是伪报贸易性质和低报价格。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公民身份信息、创建虚假订单等手段,将一般贸易货物伪报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以享受税收优惠。例如,在广州海关的一起案例中,犯罪分子通过低报价格、盗用公民身份信息等手段,成功走私了价值数千万元的奶粉和海鲜。
合规经营要点
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熟悉不同的海关监管模式及其操作流程。目前常见的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方式包括:
- 9710(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适用于企业对企业的出口业务,需要通过电子支付系统进行资金结算,并通过H2018通关管理系统或跨境电商出口统一版系统办理纳税申报。
- 9810(跨境出口到海外仓):适用于将商品批量运送到海外仓库的模式,需要在海外仓所在国进行商品备案,并完成出口报关手续。
- 1210(保税电商模式):适用于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企业可以享受特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需要严格按照海关规定进行报关,准备必要的报关单证,如实申报货物的详细信息,并按照相关税务法规进行申报。
风险防范措施
避免包税模式:包税模式下,即使货主不知情,也可能成为走私罪的从犯。企业需要对报关行或物流商的包税做法保持警惕。
加强合作伙伴审查:与进出口企业有挂靠经营、利润分成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应当高度警惕走私犯罪风险。平台与商铺往往存在扶植、利润分成、流量推广等商业合作,如果商铺利用平台进行走私活动,其非法所得往往通过平台进行流转,如果商铺涉嫌走私犯罪,平台往往也被列入调查对象。
警惕税收优惠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容易被走私犯罪分子所利用。如果企业将其他货物申报为享受税收优惠的商品,也会触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并牵连上下游企业。
加强员工培训与监管:企业需要防范员工利用公司条件从事走私活动,定期进行合规培训,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
案例警示
在某跨境电商走私案件中,一家公司通过虚假刷单、低报价格及“水客”带货等模式将洋酒走私进境。该公司业务员负责洋酒进口业务,包括订购货物、联系报关、制作用于低报的合同、发票等单证以及货物清关、销售等。最终,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跨境电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走私风险,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合规体系,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协同监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