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千年古堰与艺术画乡的完美融合
古堰画乡:千年古堰与艺术画乡的完美融合
古堰画乡,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与艺术的灵动。这里,滔滔瓯江将景区分为古堰和画乡两部分,一北一南,隔水相望,却又浑然一体,共同谱写出一幅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美丽画卷。
千年古堰,历史的见证
古堰画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南朝萧梁天监年间。那时,詹、南两位司马在此主持修建了通济堰,这座被誉为“世界最早拱形大坝”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着灌溉作用,滋养着碧湖平原的沃土。
通济堰不仅是古堰画乡的标志性景观,更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古代水利工程。它位于松阴溪和瓯江汇合处,全长275米,高2.5米,是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最令人称道的是石函,这座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的二墩三孔石平桥,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桥下层是通济堰的渠水,中层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坑水,上层则供行人通行。
漫步在古堰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十棵千年古樟树。它们苍劲挺拔,遮天蔽日,每一棵都见证了古堰的沧桑变迁。其中最大的一棵古樟,树龄已达1200多年,胸围达7.45米,需要五个成年人才能合围。这棵被誉为“浙江第一树”的古樟,见证了古堰画乡的千年变迁。
画乡风情,艺术的摇篮
与古堰隔江相望的画乡,是丽水巴比松画派的发源地。这里的画廊一条街,汇集了众多油画工作室和展览馆,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丽水巴比松画派”得名于法国巴比松画派,但又独具特色。这里的画家们以瓯江两岸的自然风光为素材,创作出大量质朴而生动的作品。画派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油画产业的发展,每年还能创造数亿元的销售额,更让古堰画乡成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摄影之乡”。
艺术新生,创新的活力
2024年,一座全新的艺术中心在古堰画乡落成。这座由line+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艺术中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和功能定位,为古堰画乡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中心采取了整体大尺度巨构、局部小尺度体块的形体策略,既消解了对街区的压迫感,又可以承载多元的功能业态。建筑上部以超日常的巨构尺度容纳艺术展陈功能,连续一体且不规则起伏的悬浮形态,与远山遥相呼应,与周边民居相区别。建筑底部则构建了贴近日常的街区尺度,小盒子空间错落布置,用于承载不同的零售及休闲功能。
艺术中心的建成,不仅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文化体验,也为古堰画乡的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它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让这座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古堰画乡,这颗瓯江畔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艺术家。在这里,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幅画,每一幅画都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古堰画乡都能给你一个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