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残疾人“一卡通”这些地方还不畅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残疾人“一卡通”这些地方还不畅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news.bjd.com.cn/2024/02/06/10696798.shtml

从2014年起,北京第三代残疾人证逐渐普及,从过去的一个小本子到如今的一卡通,一张卡不仅是残疾人证,更融合了公交出行、金融业务等多项服务,广大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便利。但在实际使用中,一些残疾人也发现一卡通仍有改进的空间。比如,这张卡上没有体现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等级,残疾人在享受优惠、免费等相关优待时常会遇到障碍。

一些残障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年味儿很浓,到处喜气洋洋,他们也想融入其中,在本市甚至外省市去走一走、转一转,因此希望出行还不太便利的问题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和解决。

扫码识别偶尔“卡壳儿”

市民王先生是一位盲人,他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他较少出门,现在城市早已恢复了生机,他一有机会也会出门转转,无论是在本市出行还是去外省市的频率都增加了,残疾人证的相关问题正是这样被他发现的。

第三代残疾人证(正面),其中红底代表视力残疾,蓝底代表其他类型残疾。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接触残疾人证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这一细节,同时仅用颜色区分仍难知晓残疾等级。

首先便是乘坐地铁经常会遇到进站不畅的情况。王先生说,根据规定,地铁不仅对盲人有免票的优待,同时盲人的一名陪同人员也可以免票。残疾人证的其中一项服务便是公交地铁出行服务,盲人凭一卡通进站即可,但是陪同人员需要用这张一卡通找到工作人员换取福利票。“问题就出在换票环节。现在的残疾人证如果仅从卡面上,是看不出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等级的,因此换票常常不太顺利。”

记者看到,王先生所持的一卡通正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字样,背面是包括个人照片、姓名、证号、发证日期、银行卡号等在内的个人信息,但唯独没有标注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等级。

在这张一卡通上,还有一个二维码,原本通过手机扫码可以获取包括残疾类型、等级等更详细的信息,不过王先生反映,在一些地铁站里,有的工作人员告知他,因为工作要求他们不能携带手机,需要值班站长来协调,还有的工作人员说,拿不准有没有扫码这个工作流程。

无法顺利换票,场面多少有些尴尬,王先生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就摘下墨镜让工作人员看我的眼睛。”

不少残疾人也反映,除了搭乘地铁,逛公园、博物馆时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虽然最终也都妥善解决了,工作人员都没有为难残疾人,服务也很热情,但是因为一卡通卡面信息不全,工作人员常常得在正常流程之外另想办法,耽误了不少时间。“总觉得自己是在给别人添麻烦。”一位残疾人说。

卡上关键信息不够明显

对于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地铁、公园等很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北京第三代残疾人证上没有标注残疾类型、等级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他们。

一位地铁工作人员说,上岗前曾经接受过如何服务残疾人乘客的相关培训。“我确实遇到过盲人乘客主动摘墨镜让我看的情况,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非常不礼貌。可能他们不太理解,我之所以要问清残疾人的信息,并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我们有工作要求,陪同人员换取福利票的时候需要核实信息。”

记者看到,在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中确有一项写明,车站在发售福利票时,要认真核对乘客持有的免费证件真实有效,并要将每张福利票的证件类型、证件号码、发行人信息登记在《福利票换发登记簿》中。

据了解,近几年全国各省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发展普及第三代残疾人证。记者对比了四川、吉林等多个省市的第三代残疾人证发现,在证号一栏,北京印的是身份证号,而其他省市则是残疾证号。和身份证号相比,残疾证号是在身份证号后面多加了两位,即:用数字的形式来标注残疾人的残疾类型和等级。其中,第一位数字是残疾类别代码,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等7类,分别对应数字1至7;第二位数字是残疾等级代码,从1到4共分四个等级。比如,残疾证号的最后两位数字是“12”,那么,这位残疾人就是视力残疾二级。

就此情况,有部分外省市的残疾人说,卡面上只有残疾证号其实也不太直观,因为很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接触残疾人不多,数字代表什么还是看不懂。而北京的第三代残疾人证就更不便,上面连残疾证号都没有。

随后记者又做了另一项对比。扫描这些残疾人证上的二维码,部分省市残疾人证的持证人信息一目了然,并用文字详细标注了残疾类型和等级,但北京的第三代残疾人证扫码后,显示的是20位的残疾人证号,没有文字标注,仍然会出现“看不懂”的问题。在信息后方附有一个网址,复制查看发现,这是北京市残联的官网页面,而非进一步查询信息的链接。

扫码操作比较繁琐

在扫码过程中,记者又发现了新问题。即便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普遍接受扫码验证,但扫码环节本身也比较繁琐,有待进一步规范。


用支付宝扫描残疾人证二维码后,最先显示的是风险提示,同时显示信息不够详实。

扫码该用什么来操作呢?如果用微信扫码,则显示微信暂不支持展示二维码中的文本内容,扫不出来。查询发现,原来在页面的底端还有一行小字——复制文本内容。操作者需要复制文本后贴到任意一个微信聊天对话框内,才能显示残疾人信息。而任意一个聊天对话框本身也存在一定风险,这个信息发给谁呢?工作人员需要发送到文件传输助手才能保证这个信息不让别人看见。而如果用支付宝扫一扫,虽然能扫出信息,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险提示,“该内容非支付宝提供,请谨慎使用”。

很多残疾人反映,这些扫码办法有的麻烦,有的让人不放心,毕竟工作人员扫码用的都是自己的手机,这些带有扫码功能的App还大多连接着“钱包”,看见风险提示难免心里一惊。而残疾人也顾虑自己的信息就这样到了他人的个人手机里,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心里也没底。

随后记者又尝试了其他几款带有扫码功能的App,识别率不高,与微信、支付宝这样的“手机常客”相比,其他App的装机量相对低,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手机上都有。用残疾人自己的手机扫码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风险问题,但“老问题”也跟着回来了,很多老年残障人士不一定有智能手机。

建议

进一步改良残疾人证识别系统

残疾人证的迭代体现着人性化,一张卡片能容纳的功能越来越多,给残疾人带来了更多便利。与更多的功能相比,在残疾人证上明确标注残疾类型和等级是否重要?北京市盲人协会副主席曹军告诉记者,这两项信息的明确标注对于残疾人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不经常接触残疾人工作的人可能会有误解,觉得残疾人手持残疾人证在公共场所就畅通无阻了,其实并非如此。本市乃至其他省市的各类公共场所,提供优待和帮助也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北京地铁仅对视障残疾人和一名陪同人员有免票待遇,上海的部分公共场所的优待并不限制残疾类型,但是仅对一级和二级残疾有优待。

根据各场所要求的不同,通过出示残疾人证让对方快速验明自己的详细情况,避免通过言语交流甚至直视残疾部位来验明信息,对于持证人和验证人来说,都是更文明、更有尊严的方式。

曹军对北京第三代残疾人证评价很高,他自身是盲人,一卡通的便利他深有体会。曹军建议,在未来北京的残疾人证继续迭代的过程中,在证上明确标注残疾类型和等级,让这张一卡通无论是在本市,还是在其他省市都用得更顺畅。现阶段可以考虑在扫码环节上突破,一方面相关部门设计或指定专用的App,另一方面也让显示的信息更加详实,关键信息能让工作人员看得懂。

曹军还注意到了第三代残疾人证上很贴心的一处细节,在这张卡片的个人信息面上有两个触点,盲人使用残疾人证的时候就能分辨出正反面了。他建议,未来残疾人证继续迭代的时候,能有银行卡号的盲文,现在很多盲人是背不下来自己的银行卡号的,这个细节的改变也会使残疾人证这张小卡片更温暖、更贴心。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