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右将军的军事战略:从三国濡须口之战看其历史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右将军的军事战略:从三国濡须口之战看其历史价值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8897532_121161336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A4%E5%9F%8E%E4%B9%8B%E6%88%98/14897090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F%A4%E4%BB%A3%E8%81%8C%E5%AE%98
4.
https://m.qidian.com/ask/qclzfnjiqen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F%A1%E9%A1%BB%E5%8F%A3%E4%B9%8B%E6%88%98
6.
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2/t20240219_5733825.shtml
7.
http://www.lubanyouke.com/26444.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6%99%83

在中国古代军事体系中,"右将军"这一官职承载着独特的战略意义。从东汉末年的动荡时局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三国时期在多次重大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右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力量。

01

历史渊源:从无到有的演变

"将军"一词最早可追溯至《逸周书·王佩解》,最初是指加官于卿大夫、诸侯之下的中级官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队指挥层级的提高,"将军"逐渐演变成独立的军事领导职务。然而,"左将军"与"右将军"的正式出现,则是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由于朝廷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不堪,许多地方豪杰趁机涌起,纷纷分割占据某一地域,经历长期激烈的冲突对峙。为了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东汉政府不得不重拾旧制,恢复了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在调整品级上的地位。

02

战略定位:主攻与辅攻的完美配合

在军事体系中,右将军与左将军形成了独特的配合关系。虽然两者在行政职等上基本相当,都属于第三等的优待官衔,但在实际作战中,右将军往往负责布置主攻战术,而左将军则承担辅助攻击的职责。这种分工明确的配合机制,使得右将军在战斗序列中占据了核心位置。正如《独断》中所记载的:"左将军,官尊于右将军。"这种微妙的等级差异,也体现了右将军在战场上的重要地位。

03

三国案例:濡须口之战的辉煌战绩

在三国时期,右将军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莫过于濡须口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地点位于扬州九江郡濡须巢湖东,今安徽芜湖市无为县。濡须口顾名思义是濡须的水口位置,由于吕蒙提议在濡须水的夹口位置兴建两座堡垒,利用两座濡须堡垒互为依据,达到进可攻、退可守以及水陆进退的便利性,于是孙权力排众议采纳了吕蒙的建议,在巢县东南二百八里的濡须口位置兴建「濡须坞」,且因为濡须夹水的双坞看似月亮形状,故此又称作「偃月城」或「偃月坞」。而曹魏若走濡须路线东征,濡须坞便是水上进军路线的防卫要冲,因此双方在此地爆发过三次大型的冲突。吴军凭借水上优势及濡须夹水坞的防卫能力,曹魏军皆未能攻克吴军的长江防卫线,也从来没有成功穿越过东吴的巢湖据地。东吴的濡须坞与曹魏的合肥城同是两军在巢湖附近的最前线兼战略要冲。

在第一次濡须口之战中,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号称有四十万大军,更攻破孙权的江西营,俘了都督公孙阳。孙权就领吕蒙及甘宁等以七万兵抵抗,并向刘备求援,刘备与庞统早已经打算暗中袭取益州,以刘璋没有给予所求的兵士及物资数量为由进攻益州,没有前往救援孙权。

孙权以甘宁领三千兵为前部督,密令他乘夜突击曹操,甘宁于是精选了百多人直抵曹操营下,攻入营中后杀了数十人,待曹军受惊呜鼓亮火时,甘宁已经回营了。两军及后进入相持阶段,曹操制造了油船乘夜渡江至江中小洲中,孙权就派水军围困油船,俘获三千多人,另有数千人遇溺。其后孙权数度向曹军挑战曹操也坚守不出,孙权于是乘轻船自濡须口进入曹操军前,曹军诸将都以为是挑战者要进攻,但曹操知是孙权来,就下令曹军保持严整,弓弩不可以妄发。孙权的船走了五六里后回头返营并响起鼓吹音乐,曹操看见孙权船上的器械还是士兵都整齐严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的儿子犹如猪狗那样!」

孙权随后写信给曹操称:「春天的大水快要来了,你应该快点走。」另外一张纸就写:「足下不死,我不得安宁。」此战已经相持一个月有余,曹操收到信后对诸将说:「孙权不会欺骗我」,于是率军撤退。

宋杰《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根据<甘宁传>将百骑劫营记载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其攻破皖城后,认为此事发生在217年的濡须口之战而非213年。

战后影响

此战孙权力排众议,听从吕蒙建议修建濡须坞,增强了对曹操南攻的防御能力,此坞遂成为军事要地,并设立濡须督一职。当初曹操担忧孙权抄掠当地,曾询问蒋济迁徙意见,在濡须口之战后不顾蒋济的劝谏强迁缘江居民,致令庐江郡、九江郡、蕲春郡及广陵郡共十多万户人民逃奔江东,引致大量的人口流失。
此战前,与孙权结盟的荆州牧刘备正入川协助益州牧刘璋防御,孙权向刘备求援,刘备因此以救援孙权为由向刘璋索要兵马钱粮并假意离川返荆,实则伺机发难,最终引发了二刘之间的益州之战并夺取了益州。

第二次濡须口之战

濡须之战 (217年)

战前形势

刘备在第一次濡须口之战期间进攻刘璋,最终在建安十九年(214年)拿下益州。刘备昔日拒绝孙权提议联合攻取刘璋,并阻止孙权进攻蜀地,后来孙权在受到曹操四十万侵攻的时候向刘备发出救援,而刘备没有在濡须口救援自己,反而独取蜀地,最终获得了刘璋治下的益州地盘(不包括张鲁治下的汉中),孙权对此非常愤怒。之后孙权遂求还南郡等荆州诸郡,刘备拒绝并以得到凉州后(当时要攻取凉州之前还需要再得到汉中才能进行)才归还所领荆州诸郡的回复令孙权不满,遂攻取桂阳、长沙、零陵三郡,并与刘备留在荆州的将领关羽相持。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鲁投降了曹操,刘备害怕失去益州而派使者向孙权求和以湘水为界,重新分配两国所领的荆州各郡,孙权将零陵还给刘备,刘备则承认江夏、桂阳、长沙为孙权所有。孙权和刘备和解后,刘备回益州攻打汉中,与曹操对峙,孙权趁机于八月领兵进攻合肥不能胜,因为合肥的瘟疫而撤军。蒋钦因为合肥之战有功,被孙权任命为濡须督。

而同年张鲁投降,曹操于十二月离开汉中,返回邺城。

战事经过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十月,已进封魏王的曹操治军,出兵进攻孙权,十一月到达谯。曹操以官位煽动鄱阳人尤突及费栈等山越造反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右将军吕蒙的战略眼光,也体现了右将军在实际作战中的指挥才能。通过修建濡须坞,东吴成功构建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不仅有效抵御了曹魏的进攻,还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战例充分证明了右将军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作用。

04

总结评价:右将军的历史意义

右将军作为中国古代军事体系中的重要官职,其历史意义不容忽视。从东汉末年的动荡时局中诞生,到三国时期的辉煌战绩,右将军以其独特的战略定位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在战斗序列中,右将军负责布置主攻战术,与左将军形成完美的配合关系。特别是在濡须口之战中,右将军吕蒙通过修建濡须坞,展现了卓越的战略智慧,成功防御了曹魏的进攻,为东吴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右将军的历史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战役胜利中,更在于其对古代军事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