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现代农业的绿色授粉师
中华蜜蜂:现代农业的绿色授粉师
小蜜蜂,大作用。我国作为世界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已达到1000多万群,蜂产品年出口量15.6万吨,2023年蜂产品年产值更是突破500亿元。在现代农业中,中华蜜蜂(中蜂)不仅是重要的授粉媒介,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力量。
中蜂授粉技术:现代农业的绿色引擎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蜂产业发展,新修订的畜牧法强调国家支持发展养蜂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蜂授粉技术的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田文礼表示,科技创新是蜂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蜂授粉技术的优势在于:
适应性强:中蜂耐寒性强,在气温低于7℃时仍能外出工作,适合冬季或早春低温条件下的授粉任务。
蜜源利用率高:中蜂善于采集零星分布的蜜源,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意蜂。
生态友好:中蜂是本土物种,不会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应用案例:从试验田到示范片
姚安县国家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
在云南省姚安县,国家蜂业质量提升行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项目总投资6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连片石榴蜂授粉示范基地、新建授粉中蜂繁育基地、培育本地蜂授粉组织等。项目目标是通过推广中蜂授粉技术,带动项目实施区优势农作物蜂授粉普及率,充分发挥蜂授粉对于改善农业生态、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巨大作用。
清泉康谷片区的“甜蜜事业”
在山东省威海市的清泉康谷片区,信蚨农养蜂园不仅蜂蜜销售火爆,还开展了蜜蜂研学系列活动。片区将“城郊游、慢休闲”作为总体定位,通过改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目前,片区覆盖村总数已达到13个,带动2500余亩土地集中流转,实现了从单一项目“单打独斗”到附近村庄“抱团发展”的转变。
科技创新:中蜂产业的未来之路
尽管我国在蜜蜂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蜂业仍面临着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与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聚焦蜜蜂等资源昆虫重大科学问题,打造蜜蜂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前沿阵地。
同时,我国也在加强与国际蜂联的合作,借鉴不同国家的成功经验,共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和政策。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能力,协同推动蜂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蜂授粉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平衡。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中蜂必将在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