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杭州高新区34年成就,阿里巴巴见证奇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高新区34年成就,阿里巴巴见证奇迹

引用
界面
10
来源
1.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2264124.html
2.
https://www.ithome.com/0/819/784.htm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d/content/202501/06/content_30049982.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25/doc-inearuvt0902639.s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9%87%8C%E5%B7%B4%E5%B7%B4%EF%BC%88%E4%B8%AD%E5%9B%BD%EF%BC%89%E7%BD%91%E7%BB%9C%E6%8A%80%E6%9C%AF%E6%9C%89%E9%99%90%E5%85%AC%E5%8F%B8/11013190
6.
https://www.hangzhou.gov.cn/art/2024/12/5/art_1229837250_7944.html
7.
https://www.hhtz.gov.cn/art/2024/12/5/art_1487008_59070366.html
8.
http://www.news.cn/tech/20241024/d45629a3384149218eb5337224ac4d71/c.html
9.
https://hznews.hangzhou.com.cn/wghz/content/2024-03/28/content_8707880.htm
10.
https://www.ncsti.gov.cn/kjdt/yqdy/yqdt/202412/t20241224_190440.html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杭州高新区”)自1990年成立以来,经过34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杭州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从最初的10.6平方千米,到如今与滨江区融合发展,杭州高新区孕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成为杭州的“硅谷天堂”。

01

文三路199号:一个创新的起点

文三路199号,创业大厦,多数路过此地的行人,并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在众多高楼林立的文三路,“199号”甚至显得“陈旧”,但往前追溯34年,这个创新的经济地标,自挂牌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一直如影随形,辅助着杭州经济的澎湃发展。

02

初创时期:摸着石头过河

1990年,诸多大事发生。北京亚运会,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全球首个网页浏览器和网页服务器出现,让未来“地球村”成为可能;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落地,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开始构建。这些蝴蝶扇动的翅膀,与彼时的杭州,并无太多直接关联。但浙江,也开始自己的谋划——同年3月21日,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月3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成立。

这个新诞生的高新区,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状态,规划区域也只是限定在“一区两点”,即“一区”为东起莫干山路,西至教工五路,南起天目山路,北至余杭塘河,“两点”为浙江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园区面积为10.6平方千米。但这个高新区,已经在当时代表着浙江最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有着以浙江大学半导体厂为龙头的22家企业,开发项目72个,其中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等技术及产品,被列入“七五”计划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次年3月6日,杭州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随后的3月22日——一个西湖边同样春色满园的日子,杭州市政府在群英招待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确定按照“立足现有基础起步,逐步滚动发展”目标,利用园区内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和工业基础良好等有利条件,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进区发展。

03

高校科研力量的聚集

中控创始人褚健,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吸引到高新区的。1993年,他创建了中控科技的前身——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带领研究中心的师生一头钻进实验室,潜心研究国际最前沿的科技——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研发。那年年底,中控的第一套DCS在衢化锦纶厂顺利投入使用——也正是借着衢化锦纶厂的项目,中控的第一款产品DCS JX-100正式通过鉴定,打破了“中国人做不出DCS”的魔咒。

这种由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工业企业集团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拓荒之初就成为主流,甚至在最初认定的16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占到了六成——至1995年,浙江大学在高新区兴办的企业,已经有40余家,这也为日后创业界中遥遥领先的“浙大系”,奠定了最初的成果转化基础。

当然,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给高新区带来巨大变化。1991年,高新区46家企业贡献工业总产值7619万元,而时隔四年后的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0.82亿元,增长率317.62%。

04

跨江发展:从“西湖时代”到“钱江时代”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可能是首批南渡之江园区企业最直观的感受。东方通信就是在那时布局其中,26万平方米的园区,不远处就是钱江一桥。

东方通信科技园

1996年,杭州高新区开始实施跨江发展,在浦沿镇设立了之江园区,官方对此的解释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杭州高新区开始从“西湖时代”进入到“钱江时代”,并将随后的5年,定义为高新区“跨江发展,二次创业”的新阶段。

初来乍到的东方通信,在第二年就给了杭州高新区很大的惊喜——其先后以“东方通信B股”“A股”先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高新区首家独家发起、分别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和境内社会公众股的企业——这距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落地的1990年,仅仅才过去7年。

在“二次创业”阶段,高新区先人一步,有科技成果转化加持的高新企业,开始走向资本市场,包括浙江浙大海纳科技(原浙大辰光科技)、尚处江北区块的西湖电子、UT斯达康先后在海内外上市,成为经济繁花中的新开一枝。

数据显示,至2000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收入由1996年的58.99亿元升至177.79亿元,年均增长31.76%,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收入占全区的66.6%,成为第一大产业。

“跨江发展”给杭州高新区带来空间上的巨大变化,如今海创基地的巨型建筑,早年也是UT斯达康的发迹地标。

在“二次创业”阶段,杭州高新区再次完成产业上的突破,形成了以东方通信、浙江华为、UT斯达康等国内著名IT企业为核心的现代通信企业集群,以恒生电子、信雅达系统、创业软件为代表的软件企业群体,在当时的841家高新企业中,超亿元企业已达19家——更为可贵的是,这些企业的创新和科技基因,影响至今。

05

与滨江区的管理体制调整

而在高新区抵达钱塘江南岸开始飞奔时,另外一个时代的机遇来了——1996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以西兴、长河、浦沿三镇地域,设立杭州滨江区。

这可能是杭州行政规划史上一次大胆而又创新的尝试。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滨江区管理体制调整大会

2002年,杭州市调整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管理体制,既按照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模式运转,又行使地方职能,改区名为“杭州高新区(滨江)”——这个“不一般”名字,正源于此。

吴一鹏

时任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一鹏,在《高新区创业历程的难忘回忆》一文中写道:“在1997年滨江区政府成立的时候,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但是经过了滨江区5年的发展,到了2002年,应该说时机成熟了,因为高新区缺乏的是强有力的行政能力,高新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拥有的是经济管理职能。正好我们双方是优势互补,结合在一起的话就能发展得更快、更好。所以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也是一个创新,是开发区体制调整的一个创新。”

这种体制创新,直到现在仍是杭州唯一,且给杭州高新区策源地的江北园区,重新定义了发展职能,即“江北孵化、江南产业化”。

06

阿里巴巴的搬迁与高新区的腾飞

2009年9月9日,6000多名阿里员工进行102棒接力,以最具仪式感的方式,从江北迁到江南,入驻滨江总部。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发源地湖畔花园举行正式的搬迁仪式——“阿牛过江”

为协助阿里巴巴顺利搬迁,杭州开辟了9条公交专线,滨江区几十个个部门轮番上阵服务,并为阿里员工提供了单身公寓。而在1999年,电子商务产业在国内方才兴起,尚处江北园区湖畔花园的阿里巴巴,维护着一个日均访问量30万人次的商业网站,甚至汇款购物都要通过邮局——但他们获得高盛集团、汇亚资金等风投机构500万美元的投资——这距全球首个网页浏览器和网页服务器出现,也才过去10年。

历史从来都是有据可循,何况才过去数十年。而后的阿里巴巴,从滨江布局大城西,裂变出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等千亿级业务,在杭州的经济版图上,散枝开叶。

杭州立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这场“联姻”,日子从来都是携手共进且甜蜜的。包括南渡的海康威视、华数传媒、银江股份……以及筑巢引凤而来的网易、吉利、安恒等等,皆为行业翘楚。在去年的11月2日,杭州立方控股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杭州高新区(滨江)72平方公里区域面积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2家,真正实现了“每平方公里一家上市公司”。

07

新的里程碑

2024年,杭州高新区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592亿元,同比增长4.3%。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杭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7,工业总产值排名第7,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排名第6,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更是跃居全国第2。

目前,杭州高新区已拥有118家总部企业,占全市总量的18.35%,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千亿级俱乐部”,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跻身“百亿级”榜单。

从最初的“天堂硅谷”构想到如今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杭州高新区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崛起,更是彰显了杭州高新区的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杭州高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之区”目标奋力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