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竟然是因为焦虑?
胃胀竟然是因为焦虑?
最近,演员赵露思因长期焦虑和抑郁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引发了广泛讨论。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胃痛、胸闷、头痛、失眠……但往往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却“一切正常”。
“这些很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在‘作怪’,不是小问题。”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院黄坤强心理咨询师紧急提醒。研究表明,约有60%的抑郁症患者会体验到身体疼痛,40%的焦虑症患者会有胸闷或心悸的症状。此外,常见的症状还有肠胃不适、过敏反应、头痛、呼吸困难等。
以肠胃不适举例,在考试季,许多学生会因焦虑而出现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此时的胃肠道不适不仅仅是生理问题,还往往是心理压力的表现。“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胃酸倒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黄坤强介绍。
那么,焦虑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胃部健康的呢?
原来,在我们的大脑与胃肠之间有一条“情绪专线”叫做脑肠轴。脑肠轴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与肠神经系统之间形成的双向通路,也就是说这两个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信息交流,共同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而且这个“情绪专线”是双向的,大脑和胃肠可以互相影响,当其中一方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脑肠轴失衡。
当人处于较为亢奋的情绪时,这种情绪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脑肠轴将信息传输到胃肠,从而影响胃泌酸、蠕动、运动,容易造成胃动力不足、胃痉挛、胃食管反流、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相反,胃肠状态又可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痛觉、情绪和行为,如当胃肠动力低下的时候,人会出现焦虑、过度警觉等。
情绪波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消化系统,负面情绪或长期的压力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比如,植物神经(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在压力和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可能出现异常,若蠕动过慢,会导致食物滞留、消化不良和便秘;若蠕动过快,则可能引起腹泻或频繁的肠鸣。
胃酸分泌异常:情绪紧张或有压力时,身体会释放更多的皮质醇,这可能引起胃酸的分泌异常,胃酸过量分泌可导致烧心、反流、胃部不适等症状,长期的胃酸过多会增加患有胃溃疡的风险。还有部分人群在压力下,胃酸分泌反而会减少,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腹胀、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情绪对食欲的影响:在压力或焦虑状态下,有些人可能会暴饮暴食,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高糖、高脂肪食物的需求增加,这种行为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另一部分人可能会失去食欲,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长期情绪低落会影响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进一步对消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有研究表明,情绪和压力可以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来影响消化功能,在压力或焦虑状态下,肠道中的有益菌数量可能减少,而有害菌增多,打破了菌群的平衡。这种失衡可能改变肠黏膜通透性,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多重诸如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在情绪极度紧张或压力大时,身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液优先供应给重要器官,如大脑和心脏,而减少对胃肠道的血流供应。这可能导致胃肠功能下降,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那么,如何缓解因焦虑导致的胃胀呢?
- 调整饮食:
- 少吃易产气食物(洋葱、大蒜、乳制品等)
- 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 适量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 改善生活方式:
-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
- 定时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 减少碳酸饮料摄入
- 调节情绪:
- 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老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
- 适当发泄情绪,可以选择向朋友或是家人倾述
- 保持稳定情绪、情绪舒畅,防止气机郁滞
- 中医调理:
- 根据体质选择中药方剂(如半夏泻心汤、保和丸等)
- 饮用薄荷茶、玳玳花茶等有助于消胀
如果胃胀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排查潜在疾病,并获得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