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上国潮:2025河南卫视春晚的创新密码
非遗遇上国潮:2025河南卫视春晚的创新密码
2025年河南卫视春晚以“非遗版”春节的独特定位,再次刷新了观众对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认知。这场以“家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晚会,不仅在全国收视率中勇夺第一,更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热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推特账号也转发推介,向全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融合创新:舞美设计的非遗盛宴
晚会的舞美设计堪称一场非遗元素的视觉盛宴。开场视觉秀《迎福》就以16种非遗技艺震撼人心:打铁花、庆阳剪纸、东明粮画、传统植物染料染色、绳结技艺、北京绢花、扬州绒花、青神竹编、洛阳牡丹瓷、英山缠花、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潍坊风筝、温州螺钿、成都漆艺、羌绣、布糊画,这些非遗瑰宝在舞台上交相辉映,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栋梁》节目中,晚会更是从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中汲取灵感,将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与《营造法式》等建筑巨著巧妙融合,打造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建筑艺术盛宴。而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则将传统文化与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一群身着红绿大花袄的机器人,以整齐划一的手绢舞和秧歌舞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国潮新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晚会通过多个节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杨丽萍团队的《蛇来运转》以象形舞蹈语汇,呈现了伏羲女娲福泽万物、孕育生灵的气象,营造出“千蛇狂舞、斗折蛇行”的视觉奇观。万茜在《十二花神》中一人分饰十二角,通过高密度变装展现了不同花神的韵味。每套服饰都采用了非遗宋锦和四经绞罗面料,通过现代剪裁美学,让传统之美与时代气息完美融合。
李子柒的非遗创意秀则通过个人风格之“静”与庙会丰富呈现之“动”的反差感,串联起非遗文化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奇妙图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各展所长,台湾彰化布袋戏剧团的第三代传人陈羿锡也带来了布袋戏表演,展现了两岸文化一家亲的美好画卷。
音乐方面,周深以麦田为舞台,挑战摇滚曲风,将老曲艺人的三弦、坠子等传统器乐与现代摇滚完美融合。陈丽君则通过戏歌《一梦浮生》,展现了越剧从传统到现代的百年变迁。王源在《千秋一刻》中以甲骨文为引,展现了中国文明的传承。
成功密码: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
河南卫视春晚的成功,源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所说:“河南卫视再一次彰显了艺术品质、文化内涵和科学技术的三项奔赴,实现了前沿引领和探索。”故宫博物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也称赞道:“这次河南春晚的舞蹈《红》,舞者们则如同建筑一般,构筑起一道独属于华夏的巍巍红墙,赋予了故宫新的生机。”
2025年河南卫视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它以非遗元素为核心,通过现代艺术手法和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场晚会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河南卫视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实力,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