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经济学十大原理投资股票赚钱养家其实也不难
看懂了经济学十大原理投资股票赚钱养家其实也不难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这些原理不仅对理解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股票投资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十大原理,并探讨它们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取舍的问题。例如,当一个社会将更多支出用于海岸防御(大炮)时,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黄油)就会减少。这种权衡取舍在投资股票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是否应该卖出?当股市下跌时,是否应该继续买入?巴菲特的名言“别人疯狂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疯狂”正是对这一原理的深刻理解。
第二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古代人早就明白“舍得”的智慧,但在投资股票时,很多人却往往贪心不足,结果反而亏损。成本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放弃其他投资机会的代价。投资股票A就意味着放弃了投资股票B的机会。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不会再贪图不该赚的钱,从而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我们熟悉的“边际成本”就是随着产量增长,每个产品消耗的成本会有所不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几万元的投资很难盈利,因为选择股票需要数据支持和调研费用。因此,对于小额投资者来说,购买基金可能是更理性的选择。
第四大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任何促销活动实际上都是通过激励人们改变消费行为来达到销售目的。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通过激励来调节经济活动。在股票投资中,人们往往会追涨杀跌,这是人性的弱点。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投资者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
第五大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得更加充分。股票市场让投资变得简单,降低了投资成本。但是,频繁交易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好的生活,有效的交易才是关键。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通过调节社会资源,实现边际成本最低的效果,从而提高每个人的经济贡献。股票市场是人们投资活动的交易场所,频繁的买卖和赌博心态一定会导致亏损。经济活动需要谨慎对待,除了赌博。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当市场调节不起作用时,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例如,对垄断企业的反垄断措施,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投资者应该避免投资过于垄断的企业,因为垄断企业可能会受到政府的干预。
第八大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蒸蒸日上的,那么投资这个国家的股票肯定是可以的。巴菲特一直在做多美国,相信美国的国运是向上的,巴菲特是对的,也赚得盆满钵满。那么中国现在也是国运在蒸蒸日上,我们现在做多中国应该是问题不大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手中的股票就能拿得住了,要不然老得动来动去的。生活在中国就是躺赢。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喜欢去大城市、沿海城市,因为可以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在这个国家也是一样的,但前提是我们手头上有这个国家的有效资产才行。
第九大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货币是等价物,也是伟大的发明,当政府发行多了,物价自然就会上升,这个很好理解。由于疫情的影响,美国的货币超量印发,最近美国物价上升的就是很厉害,而且美元是全球货币,通过割韭菜,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是小的,土耳其已经被带崩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太大,美国要割中国的韭菜也不好割,但是通胀也是避免不了的。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适量的货币超发是健康的,所以我们的货币一定会一直贬值的。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的货币就不会全部存在银行了,拿出一部分投资对抗通胀是必须的。股票是一种不错的但是风险有点大的投资品种。
第十大原理: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降低失业率,可以刺激经济,1929年前是自由经济政策,政府不干预经济,引起了经济大危机,1929年之后,凯恩提出了宏观经济的概念,国家对于经济适当的进行干预,超发货币刺激经济是常用的一个经济政策,所以1929年之后没出现过大的经济大萧条,但是货币一直在贬值,不是经济危机没出现过,只是经济危机软着陆了。国家一直在通货与失业之间进行取舍。所以我们选择股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对于经济不敏感的股票,也就是弱周期股票,这就是为什么资本现在特别追捧消费、医药、高端白酒等股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