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健康指南
糖尿病患者的脚部健康指南
42岁的周先生是一位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患者,平时对血糖控制不太上心。不久前,他穿了一双新鞋去公园散步,结果第二天脚趾就破溃流脓,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足,面临截肢风险。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由于糖尿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使身体愈合能力下降,足部神经和血管受损会导致麻木、疼痛或感觉丧失。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外部感染、物理性损伤、长期高血糖状态等。
日常护理要点
每天检查足部:在良好的光线下检查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注意是否有损伤、水疱、皮肤干燥、鸡眼、温度变化、趾甲异常、肿胀、溃疡或霉菌感染。
正确洗脚:使用37-40度的温水,避免过分浸泡,使用中性肥皂,洗后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保持足部干燥。
保持足部皮肤健康: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严重皲裂可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修剪趾甲: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不要剪破硬茧和鸡眼。特别注意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再修剪。
选择合适的鞋袜:
- 鞋子应轻便合脚,采用鞋带或尼龙搭扣,鞋头要宽,足趾部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
- 袜子应选择天然材料制成,如棉线,不宜太小或太大,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每天更换。
预防措施和定期筛查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本措施,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低血糖。
避免足部损伤:
- 不要穿凉鞋、拖鞋,避免足部暴露。
- 不要赤脚行走,防止异物损伤。
- 避免热水烫脚,水温不超过39℃。
- 修剪指甲时要小心,避免损伤。
定期筛查:
-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 足部感觉缺失者每季度筛查一次。
- 足底有溃疡者每1-3周筛查一次。
踝肱指数(ABI)筛查:ABI是反映下肢血压和血管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0.9~1.3。当ABI<0.9时,提示下肢缺血;当ABI<0.5时,可能出现静息痛。
出现问题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足部异常,如皮肤破溃、感染、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处理。早期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善循环和营养神经等,可采用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但如果合并皮肤破溃、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糖尿病足的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日常护理、定期筛查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风险,保护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