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ESR)检测的 15 种临床意义解读!这篇总结全了
血沉(ESR)检测的 15 种临床意义解读!这篇总结全了
血沉(ESR)即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实验中通常以红细胞在一个小时内下沉的距离,表示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ESR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虽然 ESR 对于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 ESR 增快可反映出机体存在炎症或损伤,其水平可作为检测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很多因素会影响红细胞沉降率,所以临床诊断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综合评估诊断。
血沉定义
血沉(ESR)即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实验中通常以红细胞在一个小时内下沉的距离,表示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ESR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虽然 ESR 对于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 ESR 增快可反映出机体存在炎症或损伤,其水平可作为检测疾病活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很多因素会影响红细胞沉降率,所以临床诊断不能只凭血沉升高一项指标,需结合病史和病症等全面综合评估诊断。
血沉的参考范围
正常值一般为男性 015 mm/h,女性 020 mm/h。
血沉生理性升高的情况有哪些?
在一些情况下 ESR 会生理性升高[1],如:
1)老年人 ESR 通常比年轻人高:这是由于老年人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较高,会增加 ESR。随着年龄增长,血浆的粘度也会变化导致 ESR 增高。
2)妊娠:尤其是妊娠中晚期,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增加,这些蛋白质会导致 ESR 增高。此外,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使红细胞之间的聚集性增强,从而加快沉降率。
3)女性:女性的 ESR 一般高于男性,特别是在月经期。可能是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影响 ESR,尤其在月经期,激素水平波动显著。
4)肥胖:肥胖常与低度的慢性炎症相关,这会增加血浆中的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CRP),所以肥胖者的 ESR 可能会增高。
血沉病理性升高有什么临床价值?
近年来,ESR 的临床应用不断被拓展,在以下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强直性脊柱炎 (AS)
有研究报道[2],血清 ESR 单独检测预测 AS 患者治疗效果的 AUC 为 0.724,说明早期监测 AS 患者血清 ESR,可较为准确地监测 AS 患者病情变化。
血清 ESR 高表达是影响子午流注序贯埋线法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说明 ESR 参与了 AS 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 ESR 可较为准确地预测 AS 病情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普遍存在肝受累,肝损伤在病程初期已存在,活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约 7%~25%。
ESR 被广泛用于评估和监测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中,正常机体中 ESR 呈稳态,而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常存在炎症反应,机体内炎症反应趋化物增多,导致红细胞聚集,在血浆内稳定性减弱,沉降加快,ESR 升高,因此可作为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参考指标。
研究发现[3]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患者血清 AST、ALT、ESR、IL-21 水平均高于未损伤患者,提示血清 AST、ALT、 ESR、IL-21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有关,且 4 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损伤预测价值(如下表)。
图源:文献截图
ESR 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发展状况,ESR 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发生肝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 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孕妇早产
既往研究结果表明,早产组孕妇外周血 ESR 高于足月分娩组,且外周血 ESR 与复发性流产(RSA)再次妊娠孕妇早产发生呈正相关,提示妊娠早期 ESR 也可能会对 RSA 再次妊娠孕妇早产产生一定影响,并可早期预测早产发生风险[4]。
ESR 与血浆的黏滞度尤其是红细胞间的聚集力有关,孕妇由于血液黏稠度有所增加,ESR 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升高。但当 ESR 升高过多时提示机体可能存在潜在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对胎盘组织产生持续的慢性炎症性损伤引起胎盘早剥,进而增加早产风险。
- 多发性骨髓瘤
ESR 加快对发展速度较快的恶性肿瘤具有提示价值。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造血系统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MM 患者红细胞间排斥力降低、血浆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高表达,影响 ESR 水平。MM 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伤,病灶区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导致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聚集,从而导致 ESR 水平升高。
研究发现,ESR、ALB、DKK1 联合检测对 MM 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均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如下图)[5]。
图源:文献截图
- 活动性肺结核
活动性肺结核(ATB)的免疫发病机理是由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结核分枝杆菌迅速繁殖,病灶处于活动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随着菌量的增多,毒力增强而引起人体各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患者血流速度变缓,全身组织氧气不足,使得血清中 ESR 含量升高[6]。血清 ESR 与 ATB 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常见的全身性免疫疾病。既往很多研究表明,在 RA 和其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ESR 检测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7-8],所以ESR 可用作 RA 的辅助诊断指标,与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价值。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周围性前庭疾病。血清 IL-6、CRP、ESR 异常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内耳局部缺氧缺血、全身钙代谢异常以及内耳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耳石代谢异常,损伤耳石正常结构,增加 BPPV 的发生风险。
张莉等研究[9]发现,BPPV 患者观察组血清 IL-6、CRP、ESR 均高于健康组,提示血清 IL-6、CRP、ESR 升高与 BPPV 的发生联系密切。
- 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除非并发细菌感染,否则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早期甄别出上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利于早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0]。
文献数据表明,PCT 与其他 ESR 和 CRP 等标志物联合,可明显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率。
- 贫血
贫血对 ESR 测定值影响较大,随着贫血程度加重,红细胞的沉降速度加快。贫血患者红细胞数目的减少导致红细胞更容易形成缗钱串,由于红细胞总面积减少导致血浆对红细胞的逆阻力减少,因而 ESR 加快。
有研究测定了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的 ESR 水平,正常组的 ESR 值为 7.0±4.9 mm/h,轻度贫血组 ESR 值为 34.0±15.9 mm/h,中度贫血组 ESR 值为 59.0±19.6 mm/h,重度贫血组 ESR 值为 106.0±15.9 mm/h,极重度贫血组的 ESR 值为 48.0±34.9 mm/h[11]。可见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
- 胃癌
红细胞沉降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鉴别胃癌和胃溃疡,但并非特异性指标[12]。胃癌患者通常会有显著的 ESR 增高,而胃溃疡患者的 ESR 可能轻度增高或正常。胃癌患者的 ESR 增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有关。
- 心肌梗死
ESR 在辅助鉴别心肌梗死(MI)和心绞痛(AP)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特异性较低[13-14]。心绞痛是一种短暂的心肌缺血状态,不会导致心肌坏死,因此 ESR 通常不会显著升高,临床上更多依靠病史、症状和心电图来鉴别心绞痛。由于心肌坏死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所以心肌梗死患者 ESR 常显著升高,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如肌钙蛋白)的检测,ESR 的升高可以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
ESR 在哪些情况下会减低?
还有一些病理情况会导致 ESR 减慢,如:
1)低色素性贫血由于低色素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减少,可能导致红细胞的体积变小,同时也会影响红细胞的密度和形态,使其 ESR 减慢;
2)球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球形,而不是正常的双凹形态,球形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更难以在血浆中形成聚集,其 ESR 通常会降低;
3)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因突变而呈现镰状形态,镰状红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积相对较小,不利于在血浆中形成有效的聚集,使 ESR 降低;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更难以在血浆中形成有效的聚集,使得 ESR 降低。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Waalen J, Brunzell JD. 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ld and new clinical applications. Arch Intern Med. 2001;161(2):237-245.
李素娟,王新义,高飞,等。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水平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J]. 河南医学研究,2024,33 (12):2192-2196.
李振亚。血清 AST、ALT、ESR 及 IL-21 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价值 [J]. 罕少疾病杂志,2024,31 (04):57-59.
马元岚,张正勤,秦燕翔。妊娠早期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对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孕妇早产发生的预测价值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4,45 (08):946-949+954.
田甜,吴玲玉,吴啸寒。红细胞沉降率、血清白蛋白及 dickkopf WNT 信号通路抑制剂 1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J]. 癌症进展,2023,21 (24):2690-2693.
刘日红,汪胤,梁春艳,等。血清腺苷脱氨酶、糖类抗原 199、红细胞沉降率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 (23):4590-4595.
朱香琴,高敏。血清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在类风湿关节炎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 (17):34-37.
陈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脂代谢与血清 CRP、ESR 的相关性分析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 39: 197-200.
张莉,刘超,黄超,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 IL-6、C -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及发病因素分析 [J]. 临床医学,2024,44 (05):20-22.
杨安常.PCT、hs-CRP、ESR 与外周血细胞计数联合在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筛查中的意义 [J]. 系统医学,2024,9 (04):1-3+8.
张文丽。不同程度贫血患者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结果分析 [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 (27):3823-3824.
蔡蔚,张玉林,李明. 《红细胞沉降率在胃癌和胃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临床医生. 2010.
李明,王强. 《红细胞沉降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0.
张伟,刘阳.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的比较研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