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解读:云南山羊养殖如何实现生态平衡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解读:云南山羊养殖如何实现生态平衡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国学指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生态平衡的关键。在云南山羊养殖中,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云南山羊养殖现状与生态挑战
近年来,云南山羊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态问题。据调查,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取了不当的养殖方式,如非法灌食增重等,这不仅影响了动物福利,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
在广西南宁市的暗访调查中发现,从云南等地收购的山羊在运输途中未经检验检疫,被直接送往非法灌食点进行草料灌注。这种做法虽然能增加羊的体重,但会导致羊只健康状况恶化,甚至死亡。同时,未经检疫的牲畜交易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面对这些挑战,云南省积极采取措施,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羊产业专家组及国家肉羊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团队,深入保山市等地开展技术服务,通过走访企业和农户,了解养殖情况,提供技术指导。
在龙陵县,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专家团队为当地养殖户开展了肉羊养殖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繁殖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当地资源降低养殖成本。这种“送技到村”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实现生态平衡的建议与展望
借鉴中国工程院在澜沧县推动湖羊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云南山羊养殖业应建立“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政策支持、专业部门服务、基地农户养殖”的发展模式。通过科学选育、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疫病防控等措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灌食、逃避检疫等行为,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养殖户在生态保护中获得合理回报。
总之,云南山羊养殖业要实现生态平衡,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养殖户共同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