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褚遂良传》里的“唾手可得”
《新唐书·褚遂良传》里的“唾手可得”
“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这句出自《新唐书·褚遂良传》的话,不仅展现了唐朝名臣褚遂良的军事才能,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唾手可得”。
故事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当时,唐朝的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唐太宗李世民准备亲自率军征讨高丽。然而,褚遂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丽国虽然发生内乱,但其地理位置偏远,长途跋涉对军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他建议唐太宗不必亲自出征,只需派遣一两名精干的将领,带领十万精锐士兵,就能轻松平定叛乱,取得胜利。
褚遂良的建议体现了他对军事形势的准确判断。他认为,高丽国的内乱已经削弱了其国力,加上唐朝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平定叛乱。他的建议既避免了皇帝亲征的风险,又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智慧。
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了变数。虽然褚遂良的建议很有道理,但唐太宗最终还是决定亲自征讨高丽。这次征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并没有完全平定高丽的叛乱。直到公元668年,唐朝与新罗联军才最终灭亡了高丽国。
“唾手可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事情非常容易做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成功往往并非唾手可得。褚遂良虽然提出了看似轻松的解决方案,但背后却蕴含着他对军事、政治形势的深刻洞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的是智慧和努力,而不是轻视和懈怠。
褚遂良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展现出卓越才能,更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与虞世南、欧阳询齐名,深受唐太宗赏识。他的书法作品《文皇哀册册页》被誉为“书坛绝响”,连挑剔的米芾都称赞其“秀颖得羲之法最多”。
通过这个成语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褚遂良的智慧,也看到了唐太宗时期复杂多变的外交局势。这个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