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偏执且不畏强权的海瑞,为什么能在奸臣遍地的明朝得以善终?
性格偏执且不畏强权的海瑞,为什么能在奸臣遍地的明朝得以善终?
在明朝中后期那个腐败盛行的时代,海瑞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代表。他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的清廉,更能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琼山海氏其实是海南望族大户,但海瑞的父亲不务正业且早死,导致家道中落。海瑞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在现在看来,海瑞的“清官”形象在明代中后期显得格格不入,那是个遍地贪腐的时代,但就是这位性格偏执、怪异的人,一直活了七十二岁,寿终正寝,他是如何在凶险的政治斗争中活下来的?
清官真难得
海瑞出身仅是个举人,三十七岁中举,四十一岁才分配到福建做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但他在四年内就升为了县令了。
原来海瑞在任上实心任事,把一个最清苦没滋味的教官做得有声有色,种种事迹也就进入了大员们的视野。虽然明朝中叶以后,官僚体系已经整体腐化,但是,官僚集团还是希望并且需要“清官”。虽然大家都在腐化中捞到了好处,然而如果这个社会最终因腐化而崩溃,大家岂不连身家性命都不保,再多好处又有什么用?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清官”作为形象代言人,于是他升迁了,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
一骂天下知
海瑞在淳安知县的轶事让他成为了当地妇孺皆知的人物,甚至他买了一块肉,都惊动了当时的浙江总督胡宗宪,由于当地的士绅们受不了这位阎王爷,加上海瑞毫无黑点可以攻击,那就只能调走他。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二月,海瑞调任兴国县知县,仅仅一年多后,海瑞“被迫”升迁,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赴任北京,正六品。
就这在这任上,海瑞向嘉靖皇帝呈上《治安疏》,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差点没杀了他,一直把他关到自己死。
看看吧,谁不知道嘉靖皇帝刚继位时,就弄出了“大礼议”案,直接活活打死了很多官员,可就是这位海瑞,竟然活了下来。
正是这次活命,让海瑞天下闻名,皇帝都不杀他,谁还敢动他?
心中有法有君
可别把海瑞想成一个理想主义的书呆子。海瑞心中的偶像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十分赞同老朱对于贪官污吏的做法,甚至还提倡恢复“扒皮实草”这种十分残忍的刑罚。他精通明代各种法律,每做一件事前,都有法律条文来支持,所以海瑞永远在理,这让很多人都无法反驳。
而另一面,海瑞是忠君的,嘉靖死后,一辈子也没见过皇帝的海瑞几乎哭死,他骂皇帝的无道是真实的,哀皇帝的崩逝也是真实的。在海瑞那里,皇帝就是他的“天”,他的主人,他生活的目标,他无条件尽忠的对象,他的希望所在。不管皇帝如何对待臣子,从伦理上讲,都是恩典,臣子唯有欢喜承受,不应有丝毫怨言。
一直无实权
明朝进入隆庆时代后,海瑞被释放,被重用,三年后成了位高权重应天巡抚,登上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六岁了。应天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辖地包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等十余府,“赋甲天下”,“仕宦之渊薮也”,朝廷里的许多高级官员家乡都是这里。
很快,海瑞的矛头就指向了徐介,并且所到之处搬出了《皇明祖训》让当地官员苦不堪言,而且海瑞还被高拱利用来扳倒徐介,海瑞成了政治的筹码,不到一年,海瑞被罢官回家,海瑞享受实权不到一年。
很快到了万历时代,张居正就聪明得多了,他知道海瑞只能当偶像,不能给实权,他是官员的形象代言人,所以不能用。直到张居正死后,海瑞才重新获得机会,当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但遭人阻止,海瑞成了右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可惜是南京的。
海瑞一直想改变这个世界,但他没有实权。
海瑞为何能善终?因为在那个“清官”稀缺的年代,他是楷模,但他不能有实权,因为他掌握实权,别人就没了活路。所以,海瑞必须好好活着,在一个不能发挥能量的地方好好活着。
一个时代缺什么,就要宣扬什么,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