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都常州: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贡献亮眼
新能源之都常州:产业蓬勃发展,经济贡献亮眼
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推动下,常州新能源产业持续领跑,成为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贡献显著:新能源产业成增长主引擎
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常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达7680.7亿元,同比增长15.0%。2024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攀升至85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在税收贡献方面,新能源产业的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常州市新能源规上企业贡献了工业销售的40%、工业税收的45%、工业利润的55%,新能源领域税收占比位居全省领先水平。这表明新能源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盈利能力强,已成为常州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政策支持有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常州市政府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投入巨大。据统计,截至2023年,常州市已组建总规模超百亿元的10支新能源领域子基金,累计投资本地新能源项目28个。市、区两级国有资金出资设立主投新能源领域基金29支,总规模达318亿元。
2023年10月,常州市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2024年,常州市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落实支持创新和制造业优惠占比全省领先。税务部门推出4类11项30条便民服务举措,解决纳税人痛点、难点问题172个,正常出口退税办理时长缩短至0.4个工作日。
就业带动明显:人才集聚效应显现
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常州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重点企业引进人才2.3万人,占全市引进人才数的五分之一。全市连续三年新引进人才超10万人,2023年更是超过12万人,位列全省第三。
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常州市实施“青春留常”行动,三年内建成并投用11.77万套人才公寓,可满足35万人才的安居需求。同时,对青年人才提供生活、居住“双资助”,打造青年运动、联谊、创业等特色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未来展望:打造“万亿产业”新高地
常州市的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上市公司达150家左右,新能源板块市值超过万亿。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率先提出“发储送用网”完善产业生态闭环的城市之一。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常州的财政收入也显著提高,税收占比连续两年居全省之首,彰显了新能源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巨大贡献。可以预见,新能源产业将继续引领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万亿之城”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