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之旅
万古长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之旅
1月21日,“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这场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文物局承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执行的展览,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了湖南史前文明的宏大历程。
艺术与考古的完美融合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展品。这幅长140米、高1.8米的巨制,由多位画家历时两年创作完成。作品以湖南史前文明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最早的湖湘先民”“从山岗到平原”“彭头山:稻作农业与定居”“高庙:绽放认知与信仰之光”“城头山:稻作农业走向成熟和城的诞生”“鸡叫城:澧阳平原上的古国气象”“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等7个部分,展现了湖南史前文明的演进历程。
为了增加展览的丰富性和知识性,主办方还精选了49组(91件)湖南史前文明考古文物同步展出。这些文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与长卷内容相互呼应,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真实的考古发现。
湖南史前文明的辉煌成就
湖南是中华远古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特别是在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考古发现尤为丰富。这里已发现200余处旧石器地点、30余处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遗存、5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完整演绎了一万年以来湖南史前文化谱系,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史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材料。
展览中特别展出了一件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的陶釜,距今约7800-6800年。这件文物不仅展示了当时先进的制陶工艺,更反映了高庙文化时期人们对宗教和艺术的独特理解。
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是湖南史前考古核心成果的艺术化呈现。《图卷》的展出,能增进社会大众对湖南史前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波澜壮阔历史的感性认知,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免费向公众开放。通过艺术与考古的完美结合,展览不仅让沉睡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史前文明的辉煌成就,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