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角度剖析长江流域经济带 | 长江学
6角度剖析长江流域经济带 | 长江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态安全。本文从运输、水利、渔业、旅游、美食和生态环境六个维度,全面解析长江经济带的现状与潜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运输:黄金水道的货运动脉
长江以2840千米的干线通航里程,沟通了滇、川、渝、鄂、湘、皖、苏、沪九省市。长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6.5万余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数的51%。2019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到29.3亿吨,连续14年蝉联世界内河运输第一位。当前,长江水系的货物周转量占到沿江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60%以上,对沿江经济发展的年直接贡献达到2000亿元以上。
长江水利: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区的命脉
长江水利学科研究内容包括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城镇供水和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水利工程等。长江流域水利事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滇池地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南阳盆地及长江中下游的丘陵平原与湖区,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都江堰、灵渠、江南运河、荆江大堤、长江三峡大坝等。
长江渔业:淡水鱼产量占全国六成
长江流域现有水面面积约1.3亿亩,占中国淡水水面总面积的一半,其中可供水产养殖的面积约5000万亩,淡水鱼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60%左右。长江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48%。
长江旅游:规模大、支撑强的旅游经济带
据统计,2018年长江流域旅游总人数为77.0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1140.17亿元。长江流域旅游产品类型多样、特色明显,比如按流域上中下游区分,长江上游以生态休闲旅游、民族民俗旅游、康养度假旅游及山水观光旅游为主,长江中游以红色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旅游为主,长江下游以乡村旅游、古镇旅游和滨水旅游为主。
长江美食:八大菜系占据五席
长江流域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更是中华名馔的摇篮。清朝初期,鲁菜、苏菜(淮扬菜)、粤菜、川菜基本形成,到清末时,又形成了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并称“中国八大菜系”。从中可见,长江流域的菜系占到五席,显示长江流域美食众多,谱系丰满。
长江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长江流域既是全国经济密度最高的经济走廊之一,更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同时长江还是我国的战略水源地。目前,长江面临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流域水生态问题突出、流域重点地区大气污染较重、流域固废处置问题凸显和流域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等生态压力。
参考文献
[1] 宋馥李:《长江航运—深入中国内陆腹地的磅礴脉动》,《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2] 刘南:《交通运输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传栋:《长江航运史(古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4] 江天凤:《长江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5] 许可:《长江航运史(现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6] 施鼎钧:《辉煌的中国渔业史》,《北京水产》1999年第4期。
[7] 姚伟钧:《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
[8] 顾纯:《探秘长江流域食鸭文化》,《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9] 姚伟钧:《吴地饮食文化研究——兼与扬州饮食文化之比较》,《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第4期。
[10] 张慧、高吉喜、乔亚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形势和问题及建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第5期。
[11]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告2018年》,2019。
[12] 刘晓星:《为流域水环境管理转型提供强力科技支撑》,《中国环境报》2014年6月3日第5版。
[13] 杨荣金、王丽婧、刘伟玲、刘录三、罗上华、张乐、张钰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设计与进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年第5期。
[14] 姜加虎、黄群、孙占东:《长江流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分析》,《生态环境》2006年第2期。
[15] 曹文宣:《长江上游水电梯级开发的水域生态保护问题》,《长江技术经济》2017年第1期。
[16] 贾松伟:《长江流域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