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赵本山与哈文的春晚之争:一个时代的落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赵本山与哈文的春晚之争:一个时代的落幕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5AJ59205560YNE.html
2.
https://www.sohu.com/a/845796230_122109902
3.
https://www.sohu.com/a/820819944_121996591
4.
https://www.sohu.com/a/811414606_121995148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I9HACG0552C8M0.html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C50K1P05561M70.html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9HN2OJ055658NF.html
8.
https://information.xnnews.com.cn/qd/h/10943965_2.html

2012年,对于央视春晚来说,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留学归来的哈文被任命为春晚总导演,她带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春晚的美好愿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这场改革却意外地引发了与春晚“台柱子”赵本山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这位在春晚舞台上活跃了21年的喜剧大师选择离开。

01

赵本山的春晚时代

自1990年首次登上春晚舞台以来,赵本山就以其独特的东北幽默风格和深厚的表演功底,成为了春晚的标志性人物。从《相亲》到《昨天今天明天》,再到《不差钱》,他的小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欢笑,更成为了许多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在赵本山的带动下,小沈阳、宋小宝等徒弟也相继走红,东北喜剧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热潮。

02

哈文的改革之路

2012年,哈文接任春晚总导演,她决心为这个已经举办了30年的节目注入新的活力。她的改革措施包括取消贺电环节、广告植入和午夜敲钟等传统元素,试图让春晚更加聚焦节目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她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所有节目必须具有教育意义。

03

理念的碰撞

这一改革理念与赵本山的艺术追求产生了直接冲突。赵本山认为,春晚小品的核心是带给观众快乐,而不是说教。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春晚小品最大的主题是快乐,是通过作品来表现。你那个作品教育不了人,我们365天都在教育过程中走过,就这一个晚上的时间你还在教育他有用么?”

04

小品被毙与退出

2012年春晚筹备期间,赵本山带着精心准备的两个小品参加审查。然而,这两个作品都被哈文以“缺乏教育意义”为由否决。尽管赵本山试图争取,但最终未能改变结果。这位已经年近六十的艺术家,面对如此打击,选择了退出2013年的春晚舞台。这一决定,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05

后赵本山时代的春晚

赵本山的离开,对春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据统计,春晚的收视率从2001年的31.19%一路下滑至2023年的20.23%。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虽然哈文之后的导演团队尝试邀请郭德纲等其他喜剧演员,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观众普遍反映,现在的春晚缺少了曾经的那份纯粹的快乐。

06

反思与启示

这场“教育意义”之争,实际上反映了春晚节目定位的困境。作为国家级的大型晚会,春晚既要承担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的责任,又要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位春晚导演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赵本山与哈文的矛盾,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是传统与创新、娱乐与教育之间的博弈。春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而是应该包容多元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正如赵本山所说:“老百姓快乐也就是我们第一政策。”春晚需要的不仅是创新,更是对观众情感的尊重和理解。

如今,距离赵本山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已经过去了10年。每年春晚前夕,关于“赵本山何时回归”的讨论都会成为热点话题。这不仅体现了观众对赵本山的怀念,更反映了人们对春晚曾经那份纯粹快乐的向往。或许,春晚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创新中找回那份最本质的“年味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