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读语文教科书之《皇帝的新装》——对“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的思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读语文教科书之《皇帝的新装》——对“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的思考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1566713/?jump_opus=1

在重新阅读部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皇帝的新装》时,作者突有所感,也许这篇课文的内涵不仅仅是虚荣、愚蠢、欺骗和诚实这样的简单思想,更包含着:对周围人价值的迷信、对价值绑架的思考与批判。

自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问世以来,对他的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大部分对这篇课文的解读重点都放在了皇帝和那些宣称自己能看得见骗子织出来美丽的衣服的人的虚荣和愚蠢,骗子对人们的欺骗,以及孩子的诚实这些方面进行阐述。这不可谓不对,但作为成年人,如果还用这样的视角,未免显得过于肤浅。而要真正的理解这篇课文里的深刻内涵,我们首先就要回到课文本身仔细阅读,同时也要去关心以这篇课文的母题原型出自哪里,安徒生的书写又有哪些不同,以此来思考这些改写的意义,分析《皇帝的新装》更深入的内涵。

民俗学家斯蒂·汤普森指出:“人类生活环境的限制及其基本情况的相似性必然产生相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当然也概莫能外。类似的故事最早见于14世纪堂·曼纽埃索的一个国王被人整治的故事,篇名为《赤身裸体的国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从前有3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据称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有一个世人公认的父亲,他又真是这个父亲的儿子。但谁要不是他想象中的父亲的儿子,那他就看不见这料子。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法定父亲的儿子,哪些人不是。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因为在王国里,如果谁不是父亲真正的儿子,便不能继承父亲的遗产。于是国王下令召那3个人进宫来织布。他们告诉国王,为确保他们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这使国王对他们充满了信任。然而,由于看不出新布的“图案”和“色彩”,国王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他由此断定自己不是他认作父亲的那位国王的儿子。然后,他穿上了那件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骗子欺骗国王说自己织出来的布有神奇的功效,有“选择”的让有些人看不到而有些人能看到。自然君王都是看不到的。最后他们都穿着这件看不到的衣服进行了巡游,也都是有一个似乎不那么起眼的小人物说出了真相。而不同点在于,说出真相的人不一样,一个说出真相的是小孩,而另一个是无所畏惧的侍从。君王得知真相的过程也不一样,一个是在小孩说出真相后引起大家讨论是间接得知,另一个是直接被告知。最后是能否看见骗子织出来的布的原因不一样,一个是因为是否称职或聪明,另一个则在于是否是自己父亲亲生的。而被骗的原因也是不同的,一个被骗的起因是因为皇帝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同时又能辨别出他人的聪明才能;另一个被骗的起因是为了辨别继承者是否有法定身份,用为国王自己谋利。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这两篇文章的异同,或者说是安徒生的改编,是这个皇帝被骗的故事得以升华,并流传至今。

因为在《赤身裸体的国王》里,虽然也有穿着那件其实并没有的衣服巡游的场面,但是它的主要场景和人物都是国王身边的,这让我们看到这个故事里赤裸裸的利令智昏,而最后那个黑人侍从的告知真相,使得整个故事变成了欺骗与忠诚对立的叙事。而《皇帝的新装》(下文简称《皇帝》)则不一样,虽然故事的由头也是皇帝的被骗,但是文章里还出现了更多的人物,比如大臣,比如看巡游的群众,比如说出真相的孩子,比如孩子的父亲等等。正是这些人的存在,和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让《皇帝》一文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在《皇帝》里最早看见骗子织出来的“布”的人是善良的老大臣,在此之前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是没有疑问,老大臣没有看见那块传说中可以验证智慧的布之后,这时候他的反应是不能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这块布。我们不禁要问,这位自以为聪明的老大臣为什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智慧呢?除了对所谓聪明的老大臣的反讽,还有其他目的吗?第二个去看骗子织出来“布”的人是诚实大臣,他没有了老大臣的自信,自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但是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当然是对所谓“诚实”的反讽,是不是也有其他目的?接着,皇帝以及他的大臣们、观看巡游的民众,都看到了这块并不存在的“布”,他们都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没看到。即便是那个小孩说出了真相,而小孩的父亲却说“上帝哦,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也就是说在他的孩子说出真相之后,这位父亲还是不敢让别人知道其实自己也是看不见这块神奇的“布”的人之一。

大家都能看见这块并不存在的“布”,因为不聪明的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聪明,不诚实的人也不可能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虚伪,皇帝的权威不容动摇,所以必须都看得见这块布。只有无所谓的小孩,他考虑不到别人的目光,大概是他并不了解是不是聪明、诚实或者虚伪,有多么的重要。在他看来说了一句自己看到的真相,也许并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这一切是我们作为有上帝视角的读者去看待这一切的。而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并不清楚到底是这块布并不存在,还是自己真的是不聪明或者不诚实,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看到”。而这一切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所有的人都默认这块骗子织出来的布有神奇的力量。即便是有人怀疑这块布有神奇力量,但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是个例。也就是说,即便是有人自信自己是诚实且聪明的,且又看不见这块布,但是他觉得如果这样表达出来,别人会认为自己是不聪明不诚实的,由于担心被别人误解,所以他也会保持沉默。而这些加在一起就是笔者在文章开头所说的: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

实际上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是经常会出现的。比如说艺术品,虽然大家都说这代表着高雅和美,但当艺术品和高雅与美绑定之后,有的人并不能欣赏艺术品的魅力,可是只要将某物品打上“艺术品”的标签,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它有些不可思议的魅力,这就是价值迷信。同样,有的人可能并不在乎这些艺术品或者他所代表的高雅和美丽,但是害怕别人说他不懂得欣赏高雅和美,因此他还是会说自己可以懂得欣赏这些艺术品的魅力,这就是价值绑架。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结婚的时候你买不买钻戒?如果不买,你是不相信爱情还是不够爱你的夫人?学区房再贵,贷款再多你买不买?因为这不是买房子的事,是你爱不爱你的孩子,还是你有没有良好的教育理念的问题?公司的理念特别奇怪,你能不能说出自己的怀疑?你会不会去想在领导眼里他会认为自己对公司不忠诚,在同事眼里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公司不合群的怪胎?

安徒生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安徒生早年生活在社会底层,见证了太多太多的荒诞,也许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就是这些荒诞的事情之一。而作为我们自己,如何对抗价值迷信和价值绑架呢?作者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是也是很简单的。

之所以说很难,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每一个人,作为局中人你很难判断这些价值是属于迷信还是属于常识和真理?除了偏执狂会偏执的就是认为自己怎样都是对的,或者是圣贤能一眼洞穿迷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外部的压力会让你去怀疑你自己的判断。可是之所以说简单,那就是只要你自己不是特别愚蠢,稍微有些理性判断,同样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众人,只要这些迷信稍显出破绽就能认清事实的真相。这就要求我们,即便我们资质平平、抗压能力有限,但是只要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就能不至于在这些迷信和绑架中不能自拔。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也许是可取的方便法门之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