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虚无哲学的40年探索
村上春树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虚无哲学的40年探索
村上春树时隔6年的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以下简称《小城》)一经问世,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这部作品不仅是村上春树40年来最想完成的作品,更是他对生命、死亡、记忆与身份等深刻主题的全新探索。通过“真实”与“虚构”两个世界的交织,村上春树再次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带领读者深入探讨虚无哲学的奥义。
作品背景:40年的执念与突破
《小城》的故事原型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村上春树在《文学界》杂志发表了一篇同名中篇小说。然而,他对这部作品并不满意,认为“那时候的我尚不具备足以把它完美地写出来的笔力”。这个遗憾一直伴随着他,直到2020年,71岁的村上春树决定弥补40年前的遗憾,耗时3年完成了这部作品。
在后记中,村上春树坦言:“到了前年(2020年)年初,我才总算有了感觉,觉得自己或许能够再度对《小城》进行一次彻底性的改写。”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正是他对自我突破的最好诠释。
虚无哲学的体现:不确定性的探索
《小城》通过构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展现了村上春树对虚无哲学的独特理解。小说中那堵“充满不确定性的墙”,象征着现实与虚构、生命与死亡、本体与影子之间的界限。这堵墙不仅将两个世界分隔开来,更有着独立的生命和独立的意志,成为连接不同维度的桥梁。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追忆了17岁少年与16岁少女的纯真恋情,第二、三部分则刻画了中年主人公在神秘城市中的经历。通过这种双线叙事结构,村上春树展现了个体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挣扎与探索。
读者反响:虚无中的希望
《小城》的出版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有读者表示,这部作品让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一位读者所说:“在‘我’经历了书中一系列的奇异诡谲的事件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回到现实中来,与‘你’的道别简单且干脆。就像书皮上那副插画一样,站在墙内向外观望的‘我’不知道是享受站在墙内的感觉还是想要逃出来。也许,放下才是解脱吧。”
另一位读者则认为:“这本《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维持了村上春树的一贯笔风,可以看作是村上春树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风雨之后反过头来对自己年轻时的遗憾进行补全的‘弥补’之作。”
时代意义:疫情下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小城》的创作始于2020年3月,正值全球疫情肆虐之际。村上春树在访谈中提到:“当世界逐渐变得不稳定时,人们自然开始感觉想要逃入一个狭窄的世界。正如这部作品中的故事一样,‘一座与外界隔绝、被城墙包围的奇妙城市’。”
这种对不确定性的思考,恰好呼应了当下全球面临的困境。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在捕捉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动时,村上的这部新作仍然延续了他过往的主题和元素,例如音乐、小镇和图书馆。在他看来,小说家一辈子能够讲述的故事始终是有限的,‘我们不过是把为数有限的这些主题,千方百计地改头换面,改写成种种不同的形态而已’。”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不仅是村上春树个人的突破之作,更是他对当下时代的一次深刻回应。通过这部作品,他再次展现了对虚无哲学的独特理解,为读者提供了对抗虚无的独特方法。无论是通过写作、等待、性爱还是跳舞,村上春树的角色总是在虚无中寻找希望和意义。这次的新作不仅延续了他的创作风格,还带来了新的启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